第620部分(第2/4 頁)
,大醉翩翩。
大笑著一口飲盡杯中酒,將酒盞一甩,李世民伸手示意,一名舞伎急忙將長戟雙手奉上。
李世民取過長戟,似乎有些吃力,身形踉蹌了一下,然後雙手執戟,目視前方,腦海中迴盪起當年征戰沙場上的喧囂聲,一聲聲勝利的歡呼,一幕慕金戈鐵馬,畫面不斷閃現,接著消逝於永恆。
長戟斜指向天,然後帶著嘯聲狠狠朝前一刺,李世民掙紅了臉,用盡畢生的力氣,嘶聲大喝。
“破陣!”
石破天驚,震懾人心。
朝臣們跪伏於地,大哭不止。
太極宮外,晚霞似血,殘陽西沉。
…………
一場酒宴耗盡了李世民僅餘的力氣,被宮人抬回了甘露殿。
朝臣們紛紛出宮,卻都不肯回家,大家聚集在太極宮門外,如同朝會般整齊地站在夜風中,等待一個即將到來的噩耗。
皇子們則在甘露殿外等候,殿內陪著李世民的卻是他的後宮四妃和李治。
太極宮外,哭聲此起彼伏,李素抿著唇,幽幽嘆息。
李績走到他面前,揚起下巴示意了一下,二人走出人群,來到一個偏僻的角落。
“舅父大人有何吩咐?”李素道。
李績沉默片刻,嘆道:“看來陛下……就在今夜了。”
李素黯然一嘆,沒說話。
李績接著道:“明日宮中發喪,你小心陪侍太子殿下,父喪固哀,但太子身擔社稷,勿使哀憂過甚。”
李素點頭:“是。”
李績仰望夜空蒼穹繁星,苦笑道:“貞觀之後,未知大唐又是怎樣的氣象?陛下是古往今來最聖明的君主,後人難追其功啊,太子殿下的壓力不小。”
李素沉默一陣,道:“或許,新君治下的江山,並不比陛下差,大唐終歸是一代強過一代。”
李績看了他一眼,道:“太子有如此才能?”
李素點頭,無比肯定地道:“有。舅父大人和諸位叔伯應該相信他,支援他。”
李績嘆道:“老夫自會全力輔佐新君。”
頓了頓,李績又道:“我們這些人都老了,這些年氣力漸不如當年,輔佐新君能夠善始善終的,只有你們這一代了,子正,陛下和新君都對你寄予厚望,你是未來的宰相之才,蒼生社稷的重擔,你要扛起來,莫再像從前那般懶散渾噩了。”
李素苦笑道:“我盡力不那麼懶,但是也別指望我太勤奮,我只為家人和自己活著,家人和自己活好了,再兼顧天下事。”
李績知他秉性,無奈地搖頭一嘆:“明明一身的本事,卻有一副懶散的性子,老天真是瞎了眼……新君臨朝,自有新氣象,那時必然有新政頒行,將來殿下要倚靠你治理天下,你打算如何上疏陳列新政?”
李素沉吟半晌,緩緩道:“大唐從立國到如今已近三十年,而大唐的對外征戰,也足足維持了三十年,咱們固然打下了廣袤無垠的疆土,可也消耗了國力和青壯的性命,舅父大人,大唐該止戈息武,休養生息了,我認為新政的主要方向便是民政民生……”
望著李績笑了笑,李素道:“舅父大人和諸位叔伯,以後這些年恐怕沒什麼機會領兵征戰了,平白少了許多軍功,還望舅父大人和諸位叔伯莫怪罪。”
李績嘆道:“老夫這些人雖說是沙場老將,一生功名只從馬上取,可我們畢竟是大唐的臣子,別以為我們個個都是凶神惡煞的老殺才,戰場上看著關中子弟前赴後繼戰死,你以為我們不心痛麼?接下來若能讓子民們休養生息,我們也求之不得。”
李素行禮道:“多謝舅父大人體諒。”
李績道:“說說章程吧,你打算如何發展民政民生?”
李素道:“首先是墾荒,大唐國土不小,適宜耕種的農田更多,可惜很多都是未開墾的荒地,接下來這些年,各地官府行政的主要方向便是墾荒,既然征戰暫止,不妨以徭代戰,各地發動青壯開墾荒地,官府給予獎勵。其次是推行真臘良種稻,首先從京畿之地附近推行,一兩年初見成效後,不用官府頒佈政令,百姓們自然會蜂擁而上,爭相耕種新稻……”
“然後就是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扶持商賈,減免民間賦稅和徭役,還有就是鼓勵民間生育,地方官府加大生育獎勵的力度,總之,十年內我們爭取做到全民溫飽,二十年內做到藏富於民,有了這二十年,那時的大唐或許可以名副其實的稱之為‘盛世’。”
李績頷首,讚許地看了他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