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不能使她滿足,雖然她的家人極力勸她沿著這一階梯上爬。 瑪莉畢業於亞特蘭大州恩默瑞大學,獲傳播學學士學位,後又在凱洛格社群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畢業後隨一位女友移居曼哈頓,她走上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任“灰色”廣告公司的財務助理。她曾在其間工作數年,但對財務管理毫無熱情。她認為在當今傳媒業大革命的形勢下,像“灰色”這樣的老公司已經淪落為一相情願、“不會”服務客戶的被淘汰者,另外,與其凱洛格的大多數同學相比,她的薪水與情緒一樣低落,對於看重金錢的瑪莉來說,這是最令她無法忍受的。 她知道,如果自己從現在的“圍城”之中逃出來,重新開創一片天地,金錢就會源源而至。於是,她不顧父母的消極預測,從“灰色”離職並就讀頗有名氣的帕森斯設計學院。 把自己看做一個品牌 雖然迄今為止,本文並未對瑪莉·貝思的外表有隻言片語的描述,你可能也好像已經親眼看見了她——對她忠於自己個性和理想的勇氣、決心和行動印象深刻。不過話又說回來,弄明白“我是誰?”和“我想要什麼?”這兩個基本問題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為此,我曾為那些參加我座談會的女性朋友設計了一個遊戲,啟發她們思考這些老問題,比如說我問她們: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那麼你會是什麼產品? 無須我的提示,答案是清一色的知名(品牌)產品。回答“為什麼”的答案則總是該品牌的口號(品牌標識語),簡短流行。沒有人說“雞湯”,她們說:“Knorr雞肉高湯,調百味!”她們不說“香檳”而說:“Veuve Clicquot,泡沫豐富,絕佳品味人士的至尊享受!”她們不說自己是一輛“小轎車”,而說“寶馬,絕對座駕!” 請注意上述物品各自的理由都是擲地有聲的肯定語氣:“調百味”、“泡沫豐富”、“絕對”,這個遊戲正是啟發你為自己尋求最為積極的詞藻——品牌化本質上就是要拿出那個最積極、最肯定、最好的你。 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都是百分之百興高采烈、人云亦云、滿眼玫瑰色的樂天派。要真實地面對自我,我們又怎能假裝生活中沒有任何陰暗面呢? 但願這一點不致使你陷入道德困境——千萬不要在工作中扮演受害者,絕對不要扮演失敗者、懦弱者或可憐蟲來換取同情。應該像我爸爸說的“千萬不可讓人看見你的汗水”。    
第一步 發掘自我 “我是誰?”(3)
雖然我們確實辛苦流汗,雖然損失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雖然我們有時軟弱,不盡如人意,但是不應把職業責任(工作)與私人生活混為一談。“坦白一切”對一個品牌來說不但不是最好的,並且也是不必要的。 你也許能幹,投入,在工作中輕車熟路,然而卻因為不幸的童年而導致感情脆弱;或許你生來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或許你一直感到壓抑——所有這些卻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資本,它們對你個人品牌的成功也毫無益處。事實上,如果不好好對待,還會成為你的心腹大患。榮耀真正的自我、分享個人的啟示與哀嘆、抱怨及怒氣沖天之間涇渭分明。 花點時間琢磨琢磨可能與自己有相同之處的品牌。品牌分屬不同的型別,所以一開始就要決定自己究竟屬於哪一類。你是提供補給的食品嗎?如果是,屬於哪一小類的食品:脆的、滑的、流體的、固態的、原生態的、加工過的?總得選一個適合你情況的形容詞。 或者你是一件技術領先的家用電器。屬實用型還是豪華型?使用交流電源還是電池?屬高科技產品嗎?是手持型嗎?是數碼產品嗎?你究竟跟哪一個描述性詞語所包含的要素捱得上邊——無論在什麼層次上,儘可能明確和細緻地列舉自己與某品牌產生共鳴的理由,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自己的品牌。細節當然比單單一個品牌名更能說出品牌的意義。 又或者你是一個時裝品牌,是像“威莎斯”(Versace)那樣的嗎?還是“傑克奴”(J 。Crew)那樣的?或者你是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臺(CNN)或全球音樂電視臺(MTV)那樣的媒體品牌,或像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和亞馬遜網()那樣的數碼品牌?你的品牌還可能類似交通工具、金融機構或大都市。品牌是多種多樣,規模不一的,任何名詞都能成為一個品牌。 一旦你發現某品牌的情況適合自己,你就應嘗試把該品牌名換成自己的名字,來親身體味一下感覺。在我的座談會的參與者中,那個曾經說自己是“調百味Knorr雞味湯”的女性朋友現在可能會這麼說:“凱特·沃特金斯,調百味!”另外一位則可能說:“羅瑞·佳克——泡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