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面去掉,就可以發現是大元,這位布販子唯恐自己的國號不能壓制元朝,就想了這麼個餿主意,在字上面討個便宜。我每次看到這個年號總覺得是過幾天就完蛋的意思。
當時徐壽輝的地盤很小,只有黃州和浠水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場卻很大,元朝有的機構他都有,才那麼幾千人,就設定了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還有沒有兵,估計是都去當幹部了。另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此時一個浠水人參加了他的隊伍,此人相貌不凡,寫得一手好字,正是陳友諒。
厲害的陳友諒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很多的領袖沒有抵擋住元朝糖衣炮彈的攻擊,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訊息,只有這個人從頭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統治,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端的是一條好漢!
陳友諒,男,1320年生人,原姓謝,工作是漁民,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曾經在縣裡幹過文書, 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於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由於當時徐壽輝已經稱帝(不識時務),元統治者調集幾省軍隊,圍剿徐壽輝,攻破國都,彭瑩玉戰死,徐壽輝這才清醒過來,他率領部隊退到湖北黃梅一帶打游擊,同時對軍隊也進行整頓。然後紅巾軍大舉反攻,重新奪取江西、湖南,並於漢陽縣城(今武漢漢陽)重新建都,改年號為太平。
當時的徐壽輝整編部隊的手法實在厲害,他在每個士兵的背後寫下了一個佛字,並說這樣可以刀槍不入,這個謊話似乎容易被揭穿,因為士兵到了戰場上就會發現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槍試試),這個謊話還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陣亡,那並不是這個字不靈,而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也就是說沒有死就是因為我寫了字,死了怪自己,誰讓你心不誠!
這種類似二十二條軍規的荒唐邏輯在當時倒是很有市場,所以他計程車兵在上戰場前都要念經,搞得很多元朝政府軍也莫名其妙,還以為是碰上了和尚。
七、可怕的對手(3)
與之相對的是他的將領們,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將,在徐壽輝手下有所謂四大金剛之稱,分別是鄒普勝(總司令)、 丁普郎(狂人,原因後來會說到)、 趙普勝(雙刀無敵)、傅友德(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此四人帶領部隊橫掃元朝軍隊,創立了天完政權。
在徐壽輝的部隊裡,兄弟義氣是為人看重的,如果有誰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視和懲罰的,這種組織體系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著名的洪興幫,可是有講義氣的就一定會有不講義氣的。自古以來從無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在徐壽輝身邊,深知此人除了長得帥,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自己是博學通才,文武雙全,憑什麼在徐壽輝手下幹活,於是他企圖暗殺徐壽輝,篡奪帝位。卻被人捅破,沒有辦法,只能自漢陽逃往黃州,因為黃州是陳友諒的老巢。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陳友諒,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還提拔了陳友諒,讓他成為了軍隊中間的高階幹部,可以算是他的師傅。
可他忘記了一條中國人的古話,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
別人不敢殺上司,殺兄弟,他幹起來毫不猶豫,幹完後還大大咧咧的承認,就是我乾的,你能怎麼地
要分析這個人物,需要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本是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這種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著揮之不盡的魚腥味,陳友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從小就飽受別人的歧視,唾罵,以及那種看見他就躲得遠遠的行動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著深厚的自卑感,對他而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讀書,終於在當地縣衙找到了一份寫作文書的工作,但這個工作並沒有給他帶來尊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舊瞧不起他,時常聽見的低語聲和議論聲讓他發瘋。
原來讀書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在長時間的思考後,陳友諒似乎終於找到了一條可以讓別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