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檢閱團營兵馬。受命會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審訊重大案件時,他審問得仔細,判得很恰當。當時張皇后的弟弟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伯張延齡,都藉著帝后的寵愛,縱容家奴違法亂紀,科斂錢財,被朝廷內外許多官員彈劾,但孝宗都不予追究。可是,當案子落到蕭敬手裡時,他按照法律作了判處,不稍寬貸,這使得大家對他都很信服。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託付給蕭敬,這就是後來的武宗。
正德初年,蕭敬請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賜給他繡著坐蟒的袍子,准許在宮中乘小轎出入。這時他已經七十四歲了,但對時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見。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經常打著“巡視”的幌子,到外地遊蕩作樂,蕭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極力勸諫,都無法制止。武宗讓他留守京師,京師內外的人都重視他,依靠他。但是,由於他曾和寧王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謀反失敗後,武宗雖然因為蕭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罰了他的錢,並把他罷免[33]。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無子,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就是世宗。世宗因為蕭敬德高望重,又熟悉宮廷各種事務和禮制,所以特地詔令他入宮,管理機務。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節、四時用酒食祭拜太廟,視察國子監,耕籍田的時候,都由蕭敬侍從。這時蕭敬已經是八十五歲高齡了,但仍然頭腦清楚,精力充沛,在宮中進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彈劾蕭敬的官員亦不少,如張原在《請逐太監蕭敬疏》中,說他“囊橐積資不下一二十萬”[34]。毛伯溫彈劾他陰謀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張銳、張忠等,請亦判他死刑[35]。蕭敬請求補監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書彭澤堅決反對,世宗亦接受了彭澤的意見[36],等等。但是,這些情況在大學士楊一清給他寫的墓表中,都沒有反映。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七、蕭敬(2)
嘉靖元年(1522),蕭敬屢受廷臣彈劾,請求告老退休。世宗準了他的請求,並念他過去的功勞,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撥人夫十人給他役使;逢年過節都像過去一樣賜給時令食品。這樣的待遇,比退休的內閣大學士還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從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8),蕭敬在宮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禮太監賴義負責喪事的禮儀,御馬監太監韓錫等綜合辦理有關喪葬的事。諭祭三壇,賜新鈔三萬緡。敕命要切實辦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賜給白金一百兩,文綺四表裡。大學士翟鑾為他撰墓誌銘,楊一清為他寫墓表。
蕭敬悟性很好,小時讀書就能明道理,後來更利用宮中藏書豐富的有利條件,博覽典籍,故學識豐富。他寫的詩品格清高飄逸,沒有華麗的語句。他的書法開始時是臨摹歐帖,後來轉為沈體,尤其愛好草書。他歷侍六個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四次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前後長達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對待士人溫和恭敬,楊一清在內閣時,屢次因為公事有接觸,有時楊一清反駁武宗的意見,語中對蕭敬亦不是那麼客氣,但蕭敬並不介意。蕭敬雖然也幹了些違規的事,但還不至攬權謀利,拉幫結派。他不滿其他權宦的斂財,雖然在皇帝身邊幾十年,但第宅始終還是原來那一間,沒有為自己添置什麼產業。退休後更是甘於林下之樂,杜門不出,絕口不談時事,只和相知的來客賦詩、鼓琴、下棋。垂危時,告誡他的侄子、侄孫說:“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騙。”其他什麼話也沒有說。像他這樣不斂財,不濫用權力的宦官,在明中葉後是比較難得的。
蕭敬的侄孫蕭是錦衣衛指揮使,從孫蕭韶、蕭歆都是進士,還有幾個任錦衣衛[37]。
八、高鳳
高鳳(1439—1513),司禮監太監。字廷威,號梧岡,涿州人。正德年間宦官“八虎”之一。自幼進宮,景泰七年(1456),選送內書堂讀書。天順二年(1458)英宗命他管理司禮監的書札。天順八年(1464)英宗去世時,參與辦理喪禮。憲宗即位,又參與辦理納皇后禮。成化十一年(1475),授奉御。十八年(1482),晉升為惜薪司右司副,次年,即受命主管惜薪司的事。成化二十年(1484),到襄王府致祭。二十一年(1485),升內官監右少監,仍然代理惜薪司事。
弘治二年(1489),孝宗命他辦理秀懷王陳夫人的喪禮。三年(149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