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雜誌寫的社論—仍然帶有“神職”的色彩。
他首先想去教歷史,但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蒙大拿建築工地上當了6個月的計時員。後來他回到芝加哥當了一個宗教類的期刊雜誌的編輯。以後他又為一些“家庭雜誌”工作過,但是雜誌社倒閉了,沒能支付他的全部工資。於是他又勸說接收雜誌社的人,讓他用這筆錢在仍然出版的雜誌上作廣告,用作廣告的地方為旅行社賣票,從而在旅行社那裡領取報酬,最終他獲得的收入比雜誌社欠他的錢還要多。他搬到紐約去從事更多的編輯工作,他成為了科利爾父子出版社的助理銷售經理。他為哈佛經典的、愛略特博士的那個著名的五角書架寫廣告詞。每套書的顧客都被告知,他們每天只需花15分鐘時間就可受到文學教育。他還為幾家雜誌工作。1914年他成為《每週》的編輯,這是一本畫報,用另一個名字作一家報紙的週日副刊。在巴頓的幫助下,《每週》的許多圖片都使用了一種著重說明插圖的方式。一些觀察家高度讚揚了他的創新行為,以後畫報都開始採用同樣的模式,例如亨利·魯斯的《生活》雜誌,這本雜誌從30年代開始對美國民眾的文化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作者的宗教教育和他的商業經歷(2)
巴頓還寫社論和特別報導。191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一個年輕人的耶穌》。他為一些新教雜誌寫文章,他的文章都是有關宗教和社會問題的,在同當時的社會福音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採用了一種溫和的改革派的立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每週》破產了。他開始寫一些每月社論,主要是為《紅書》、《美國雜誌》、《科利爾週刊》、《讀者文摘》、《時尚》和《婦女之友》等雜誌撰稿。(最後一家雜誌用連載的形式首次出版了《無人知曉之人》。)他經常發表對名人的採訪,包括哈定總統和柯立芝總統、亨利·福特以及作家韋爾斯。1926年對柯立芝的採訪尤其是一個絕妙的策略,這篇採訪迅速被全國的報紙作為“新聞”故事進行了刊登,據說這篇稿子還幫助了當年共和黨的候選人。(有時候巴頓會草擬一份“採訪”,使用他認為大家會喜歡的話題,發給被採訪者進行修改。)他的社論也作為社論集出版了,語言文字歡快鼓舞,就如同《無人知曉之人》一樣:《老好世界》、《美好時光》、《更多的力量》和《越來越高》。
在美國加入一戰以後,巴頓資助了基督教青年會,在為軍人提供支援和休閒方面,這個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久後他就負責聯合戰爭工作運動的公共宣傳,該運動旨在為像YMCA、救世軍以及其他幫助服役人員的組織尋求支援和幫助。這個運動史無前例的籌到了一億美元。在這段時間內,巴頓,憑藉他極有天賦的語言才能,創造了那句後來被救世軍作為口號的話:“人可能會倒下,但決不會退卻。”他曾為一些走向破產的公司工作過,這些經歷讓巴頓有了自己開公司的想法,在戰爭期間,他的工作使他同羅伊·德斯坦和艾力克斯·奧斯本有過接觸。戰後,這3個人建立了一個廣告公司—Barton,Durstine & Osborn廣告公司。1928年,他們同喬治·巴登的公司聯合,成為Batten,Barton,Durstine & Osborn公司,即BBDO。
BBDO的業務非常興旺。當美國經濟向高度全民消費轉移的時候,有人曾經這樣說,“省一文賺一文。”這句話得被改寫成“買,不停地買”了。美國人現在變得越來越不知滿足,他們正在學習享受現在。程式化的陳舊使他們不再只買一輛車,開一輩子,就像亨利·福特當初設想的那樣,而是買一系列的新車,每輛都要號稱是最新款。其它產品,包括那些最實用的產品也一樣。廣告業的出現對什麼是需求重新進行了定義,培養了人們的需求觀念。
美國的大公司開始生產大量的產品,它們都需要作廣告。在剛過去不久的進步時代,這些大公司以及所謂“大企業”的作法已經激起了改革者的憤怒和消費者的不信任。除了面對那些被人揭發出來的醜聞以外,這些公司還面臨著公眾的疏遠和鄙視。巴頓和BBDO在改善這些企業的公共關係上起到了先鋒作用。僅1922年一年,巴頓就讓通用公司和通用電器兩大公司成了他的客戶。面對混亂的、時而分開時而衝突的分界聚結現狀,通用公司需要在公共關係上有個徹底的翻身。巴頓為它製作了一系列廣告運作,將各種細分、經理、工人、股票持有者都命名為“通用家庭”。之後,他將這個友好的通用家庭描述成一向可靠的服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