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慾望。
一個北京的小男孩,媽媽爸爸在國外工作,把他寄養在朋友家裡,每月給他寄兩三千元零用錢。有一天,男孩子買了兩瓶七八十元一瓶的香水,一瓶送給年輕的女班主任;一瓶由教學樓的一層灑到六層,又從六層灑到一層,說是為了“美化環境”。在他們班裡,沒有一個同學沒喝過他花錢買的飲料;選中隊幹部時,沒有一個人不投他的票。他平時不常寫作業,誰幫他做一道數學題,他就給誰五毛錢;誰給他寫一次語文作業,他給誰一塊錢。遠在國外的父母好像覺得,用錢可以彌補自己不能關心幫助孩子的歉意,卻不知道,無度地給孩子錢,是在害孩子,不是愛孩子。
一個個體戶的女兒說:“我家的枕頭裡、櫃子裡都是錢,但我們姐弟最不幸了。媽媽爸爸為了掙錢光做買賣,把我和弟弟關在家裡,頓頓飯都要自己去買。有一天,我開啟衣櫃,發現裡邊的髒衣服堆成一團,都發黴了,等我把那些髒衣服洗乾淨時,發現衣服已經破成洞了。”
看管型
這是典型的“老母雞”式的教育。
中國有個傳統的稱謂,稱帶小孩的保姆叫“看(kān)孩子的”。這個“看(kān)”字,一下子勾畫出今天許多年輕媽媽的形象和作用。
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們寸步不離地“看著”,事無鉅細,什麼都管。許多年輕的媽媽,自己勞累一天,還要看著孩子寫作業,看著孩子洗臉洗腳,看著孩子穿衣吃飯……看孩子這不順眼,那不順眼,於是整天嘮叨個沒完。看得孩子很煩很煩,看得自己很累很累。
其結果呢?孩子覺得媽媽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母親覺得孩子太不聽話,十分生氣,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提出了少年兒童要掌握“五自”能力,即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孩子們知道後,別提多高興了,他們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
我們的孩子,面對21世紀的天空,他們多麼想展翅高飛,我們當媽媽的為什麼要抱住不放呢?為什麼不給孩子一片蔚藍色的天空呢?
第一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劉玉玲,12歲那年,獨自去美國參加世界兒童和平大會。當時,聯合國只邀請了3箇中國孩子,沒邀請大人。劉玉玲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代表中國在世界兒童和平條約上籤了字,出色地完成了出訪任務。
回國後,我問劉玉玲:“這次去美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她說:“我們中國的媽媽爸爸管得太多了。在美國,媽媽爸爸是非常放手的。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跟爸爸媽媽出去。路邊有一條小溪,爸爸媽媽在前面走,小孩在後面跑。結果,孩子不小心,過小溪時摔倒了。她的父母繼續往前走。這個小孩哭都沒哭,自己爬起來,像個小水鴨子一樣,去追趕她的父母。”
劉玉玲感慨地說,這要是讓我們的家長看見,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得跑上去,抱起孩子,訓斥媽媽爸爸:“你們怎麼能讓孩子一個人過小溪呢?”媽媽就要心疼地抱著孩子“罵”小溪:“就是這可恨的溪水,把我們孩子嚇著啦!”
這是一名12歲女孩所看到的問題。
是人家的媽媽心太“狠”,還是我們的教育步入了誤區?
石家莊市一名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孩子,去參加市裡組織的三好學生夏令營,姑姑非要跟著去。原來,這個女孩子自己不會梳頭,不會倒開水。結果,五天的夏令營她只過了三天,因為“不適應”而提前回家,當了“逃兵”。
3.走出教育誤區……不當“雞媽媽”(2)
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生北極村冬令營的一名小營員,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東北雪原長了一身痱子。原來,這名小營員臨出發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穿衣服,但沒有說熱了時要脫衣服。這名小營員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在暖烘烘的屋裡也穿著出門時才穿的羽絨衣褲,難怪他焐出一身痱子!
你看,溺愛帶給孩子的只有懦弱和無能!面對競爭激烈的未來世界,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失敗!那樣,我們這些當父母的,豈不是事與願違,害了孩子,也害了我們的國家!
什麼是愛,什麼是害?我們每一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祖國的年輕媽媽,難道不應該認真想一想嗎?
4.走出形象誤區……媽媽爸爸在忙什麼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做母親的都知道,孩子跟媽媽有一種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