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管住我的嘴,不說髒話;管住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的腳,不踐踏草坪。”
男孩子講的“三管住”,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為人父母,天天離不開“管孩子”,管教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問題是怎樣“管”法,是打?是罰?是責罵?我看大連的這個孩子講出了一個好辦法:讓孩子自己管住自己,這叫自律。
為孩子塑造文明形象,特別要強調自律,家長不妨做好兩件事。
一是家長帶頭管住自己,不做不文明的事。比如:過馬路帶頭走人行橫道,再急也不跨護欄、闖紅燈。在公共場所遵守秩序,買東西帶頭排隊;不說粗話,不發脾氣……處處為孩子作出榜樣。
二是要不斷給孩子提個醒,喚起並強化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識。比如,買了冰棒,孩子在剝冰棒紙時,您就提醒他:“想一想該扔到哪兒呀?”去別人家做客,您事先要告訴他,怎樣當文明小客人……
我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德國的一個娛樂場的綠色草坪上,撒落著不少五彩繽紛的小球。原來,草坪盡頭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勿踐踏草地。”玩球的大人和孩子,不小心把球扔進了草坪,就讓球待在那兒,誰也不會踩到草地上去撿球。綠綠的草坪上,點點綵球構成了一道動人的風景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文明一旦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會聚整合一股巨大的力量,使人和環境都變得更加美麗。
正像高爾基所說:“哪怕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5.待人接物三原則……寫給孩子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經講過:“人的美並不在於外貌、衣服和髮型,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把人的儀表稱為“文”,把人內在的精神稱為“質”。他所說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是說兩者都具備的人,才是有修養的人、文明的人。
我們評論別人時,常愛說“這個人氣質好”。所謂氣質好,就是語言、行為、心靈都美的人。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氣質好、受歡迎的人,請先學一學“待人接物三原則”。
原則之一:尊重他人
尊重人,是一切禮儀規則的核心。你如果希望別人尊重你,首先要學會尊重人。這是“待人接物”的一條重要原則。
學會尊重人,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1.聽他人說。做一個好聽眾,認真傾聽別人說話,鼓勵別人說他們的事,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這樣的人,朋友會很多。只會說不會聽,或者隨便打斷別人的話都是不禮貌的。
2.替他人想。平時我們與替他人著想的人接觸時,總是會感到這人很好相處,為人善良,這樣的人人際關係總是比較好的,做事也比較容易成功。平時待人接物,我們也應該遵守這條原則,多替別人想一想。
3.幫他人做。1979年聯合國透過的章程中有這樣一句話:“培養具有溫暖心靈的人。”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幫助,如果能經常說:“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並且盡力“幫他人做”,你的心中就會充滿愛心,會覺得活得很充實。你的朋友會很多,你有困難時,別人也會願意來幫助你。
原則之二:熱情待人
你是喜歡接觸整天沉著臉、悶悶不樂的人呢,還是喜歡接觸快樂而熱情的人呢?我想人人都喜歡充滿熱情的人,那麼你自己也該成為熱情的人。
熱情是來源於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和良好的心態的,它會洋溢在你的眼睛裡、你的談話中。你心中對生活的熱愛,對同學、對老師、對家長的熱愛,會透過你的一言一行流露出來,不僅使自己精神振奮,還會感染別人、鼓舞別人,讓人願意和你在一起。
原則之三:真誠做人
選擇朋友,最重要的標準是真誠。真誠的友誼是無價的。真誠的人,實實在在,不虛偽,說到做到,不說空話。真誠的人,真心地欣賞和感激別人,不指責和抱怨生活和他人。真誠的人,有話當面講,不在背後說人家的閒話。
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我希望你們還要做到“七不要”。
一不要違約,哪怕小小的約定。有約就要遵守,否則就別相約。
二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