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因為,“我不行”是一種反向的負資訊,是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總用這種資訊來暗示自己,一種“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覺地塑造出來了。
“我能行”是一種正資訊,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總用正資訊來調控自己,一種“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覺塑造出來。
“我能行”與“我不行”,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而“我不行”正是失敗者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
我覺得,讓孩子從小對自己有信心,用正資訊調控自己,比分數還重要。於是,我決心幫助孩子們改變“我不行”的狀態,讓孩子們喊出:“我能行!”
令人不安的是,在當今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說“不行”的次數,要比說“行”多得多。其實,為人父母,一定要改變“我不行”這種負意識和行為,樹立起“我的孩子能行”的信念,並經常向孩子發出“你能行,你一定能行”的正資訊,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去親身品嚐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滋味。孩子去參加比賽,媽媽要鼓勵他說:“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比賽輸了,哪怕是最後一名,你也要說:“敢去參加比賽就是好樣的!”
一個人的潛能是很大的,美國一位數學家認為:人的大腦神經元總數在100億到140億之間,因此人一生中大腦可記憶的資訊量,相當於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即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容量的3~4倍,而這家圖書館的藏書為2000萬冊。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時上不去,我們做媽媽的不必急躁,要耐心開發,只要你相信你的孩子能行,便一定能行。
有個男孩子字寫得很難看。低年級時老師常常說他笨,不如別的孩子有靈氣。孩子一點兒信心也沒有,字越寫越差。三年級時,換了班主任。一次在孩子寫得亂糟糟的一片字中,老師挑中一個寫得比較好的字,畫了一個大紅圈,批了一個大字“好”。孩子興奮異常,拿回來給媽媽看。這位年輕的媽媽叫王峰,是雜誌社編輯,文化修養不錯。她興奮地說:“我早說你行!瞧你這個字寫得就是好!”從那天起,孩子有了自信,迷上了練字,後來寫得一手好字。
是老師那個“大紅圈”改變了這個孩子,“大紅圈”就是一種正資訊的傳遞。
我可以自豪地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獲得的正資訊比較多,所以從小就充滿了自信。這要感謝我的母親,正是那“太好了!”“你能行!”幾個字把我引上了成功的道路。
可今天,我們身邊的孩子得到的資訊又是什麼呢?大人們常常指責自己的孩子“太差了!”“太糟了!”“太不爭氣了!”“太沒出息了!”……整天在負資訊的暗示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才能被忽視,他們無形中給自己下了定義“我不行”,於是他就真的不行了。
我們當父母的,如果不丟掉“你不行”的負意識,便會成為孩子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
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曾說過:“天下沒有不行的事,自幼我們便是打這‘不行’中鍛煉出‘行’來,這叫‘練行的’。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著‘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擔心著‘怕不行’吧,那就沒有勇氣了。”
這話很有道理,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能行,那誰還能相信他們呢?
哥倫布曾經說過:“世界是勇敢者的。”喊著“我不行”長大的孩子,將來肯定競爭不過喊著“我能行”長大的孩子。
主宰自己命運的,是人,是勇氣,而這種勇氣要從小培養。
當“我能行”三個大字成為一種信念,隨著時間的流逝悄然沉入孩子心底的時候,他們就真正長大了。
3.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
快樂的人常說:“我幫你。”煩惱的人愛說:“你幫我。”
有個小學生曾認真地問我:“一個人怎樣才能快樂?”我說:“幫助有困難的人。”“為什麼呢?”他問。我說:“助人為樂嘛!”他笑了,說:“那隻不過是個詞語。”我說:“不,那是真理。幫助別人的確是一種快樂。”
“助人為樂”,說起來簡單,但要體味到“樂”字實屬不易,這種心態要從小培養,長大再教就難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孩子心靈這片土地上,從小播下“助人為樂”的種子,長大後,他們就會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多為人民辦好事,體驗到完美人生的快樂;如果種下“自私自利”的種子,孩子長大後只會關心鼻子尖底下的丁點兒小事,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