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嗌倮投�方諮劍�趺茨芩低蚴虜磺筧四兀�
“再說穿衣服吧,這個程式就更長了。從農民種棉花開始到收穫,到紡紗、染色、織布,裁製成大小肥瘦適合各種人的服裝後送到商店,你看,這又要經過多少過程呀!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離開誰都不行。一個人不管你有多麼偉大,都離不開別人。既然離不開別人,就要時時想著別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關心別人,學會和別人合作,珍惜別人的勞動……”
一個看來挺簡單的道理,講起來卻很複雜,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件東西的生產過程,而且涉及到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我對這個大學生講:人的一生中,每一件事物都不完全是屬於自己的。所以,請不要說“我萬事不求人”。
一個人的能力是極有限的,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忙,你什麼也幹不成。
瞭解別人的勞動與自己的關係,對樹立為別人著想的品格十分重要。
“相信別人,相信所有的人對你都很重要,你才會尊重每一個人。”媽媽們應該讓孩子懂得這條做人的原則。
中國曆代名人中,有許多教子做人的典範。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廣泛影響的作家、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老人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獨到之處。
他教孩子修改文章,首先要求孩子們張口唸文章,他說:“就是嘴裡不出聲,心裡也要念。念他幾遍,就知道行還是不行了。”因為文章是給別人看的。念,就是把自己放在讀者的位置上。一念,不通順的句子和語病就出來了。
葉聖陶反對孩子作文用生僻的詞語、晦澀難懂的句子,反對念“白肚皮經”。也就是說不能只顧表現自己,不顧別人明白不明白。許多事情自以為想明白了,可是一寫出來,沒有把思路交待清楚,別人還是看不明白。葉聖陶一再對孩子們講:“寫文章要想到別人,想到讀文章的人,要把自己換一個位置,設想成讀文章的人,再來看一看文章究竟寫得怎麼樣。”
“要想到別人”,是葉老寫東西的一條重要的守則,更是他為人的一條重要的守則,即使在一些細小的地方也能表現出來。有一次,葉聖陶讓兒子葉至誠拿一支筆來,兒子頭也不抬就隨手將筆遞了過去。不料,把筆尖遞到了父親的手裡。他嚴肅地批評兒子:“遞東西給人家,要先想一想人家接時是否方便。如果遞刀子、剪子也這樣的話,不就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嗎?”
就這樣一點一滴,日積月累,葉氏兄妹三人不但學會了作文,更學會了做人。
“要想到別人”,平平常常五個字,卻有著深刻的內涵。這是“為人的一條重要守則”。
這條守則,要到上學時再告訴孩子就晚了,應該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並按這個守則去做人。
那麼,由誰來告訴孩子呢?當然應該是媽媽,是爸爸。
父母的責任是教孩子做人。學會做人這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石。而做人的道理,大都不是坐在課堂裡學會的,而是在生活中父母隨時隨地教給孩子的。
第八章 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任何人才的成功,都離不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維力和記憶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包括道德品質)、意志、性格、氣質等。
寫在前面
每一位媽媽,從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著孩子的成功。甚至在小生命誕生之前,就已經為孩子編織起未來的夢。
每一位獨生子女的媽媽,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為什麼?
正像前文所講的:因為我們只擁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個孩子失敗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我們輸不起,”我曾對年輕的父母說,“我們不可能像我們自己的父母那樣,在教子中積累經驗,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這個孩子不成功,還可以指望另一個。我們只能‘孤注一擲’,我們沒有機會積累教子的經驗,只能一邊學習做父母,一邊教育孩子;一手培育著自己的未來,一手塑造著祖國的明天,歷史不允許我們失敗。”
“你們必須成才,你們必須成功!”我曾對孩子們說,“如果今天你離不開媽媽的照料,經不起風雨,沒有過硬的本領,沒有豐富的知識,不是一個高素質的人,那麼到了21世紀,同世界各國跟你一起長大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你就會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如果所有的孩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