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有證據確認孩子犯了錯誤時,請一定給孩子留點兒面子,孩子會為此感激你一輩子!
我忘不了作家梁曉聲寫的一篇文章《橘皮》。梁曉聲上小學時,家裡十分困難,父親又患了哮喘病咳得很厲害。他聽說橘皮能治哮喘病,便偷偷拿走了教室窗臺上晾的幹橘皮。老師發現了這件事,一直替他保密,沒有對別人說起。梁曉聲說,他從內心裡感激這位老師,這種感激之情持續至今,鼓勵著他用一生的努力來回報社會。
對待孩子,沒有比保護他的自尊更重要的事了。
7.放孩子出去
……認識社會
見識,是在實踐中增長的。
帶孩子出去玩,出去見世面,擴大視野,是家裡任何玩具、畫冊、遊戲機都替代不了的。
不到九歲的北京男孩溫勃,暑假遠行萬里,到南非看望在那裡工作的爸爸。溫勃第一次踏出國門,便是穿過一萬多公里的空間,從北半球來到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從酷暑難耐的北京,走入枯黃蕭索的約翰內斯堡。親身體驗給一個男孩留下的是多麼深刻的印象!
對一個初到非洲的中國孩子來說,溫勃最感陌生、好奇又有些恐懼的莫過於滿眼都是黑人。
爸爸帶溫勃去了一個極為貧窮的黑人村鎮。那天,村裡的黑人正蜂擁著參加慶祝集會。上千名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大喊大叫,逐漸把他們父子倆圍在中間。這樣張揚奔放的迎客方式令父親深受感動,然而溫勃卻是一臉的恐懼。事後,溫勃對爸爸說:“我哪兒見過這種陣勢呀!我真怕他們把咱們搶了。”這是九歲的中國男孩對黑人的最初認識。
減少偏見,客觀地瞭解另一種膚色人群的最好辦法,便是多同他們交流。於是,父親把溫勃帶到一個民俗文化村。文化村內有幾個典型的黑人部族村落,各村落中都有一群身穿本民族服裝的黑人。每到一個村落,都有酋長給客人講解各自的習俗。溫勃雖然聽不懂他說什麼,但一臉的恐懼逐漸消失了。
文化村最後一個節目是和黑人們一起跳舞。一位臉上塗著幾個白點的黑人婦女拉著溫勃的手,加入了歌舞的隊伍。溫勃已經不再害怕,他大方地學著黑人的舞姿扭起來。
這樣的接觸漸漸沖淡了原有的陌生、好奇和恐懼,溫勃在與黑人的交流中變得大方多了。在祖魯族部落,上百名祖魯族黑人以狂歌勁舞的傳統方式迎接各國賓客。男人手持獸皮盾和長矛,身上僅僅遮著一塊獸皮,而那些女人則赤裸著上身,他們跳著、舞著、唱著,是那麼地盡興、那麼地奔放……歌舞完畢,這些黑人又在手持權杖的酋長帶領下呼嘯而去。要是在以前,這個陣勢準又把溫勃嚇壞了,會遠遠地躲開,而這次,他竟然毫不膽怯地迎上前去,站在那位祖魯族酋長的身邊,留下了一張難得的合影。
一箇中國男孩,有幸踏上遠隔萬里的南非大地,有幸從親身的體驗中瞭解那裡黑人的生活,和陌生的人群進行交流,這是他重要的一段人生經歷。
人類是一個巨大的“部落”,認識整個人類,需要一個博大的胸懷,尤其面對與自己民族差異很大的群體,需要以坦誠的胸懷走向對方,瞭解對方。
孩子認識人類,是透過一個一個具體的人來認識的。讓孩子多交一個朋友,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多開啟一個視窗。這樣的視窗開啟得越多,孩子的視野就越開闊,心胸就越寬廣,膽量就越大。相反,如果把孩子封閉起來,不讓他與人交往,那麼孩子或者變得孤獨、冷漠、不合群、不自信,或者變得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與別人格格不入。慢慢地,對人越來越疏遠、陌生,心靈的世界越縮越小,最後只剩下自己,其結果是相當可怕的。
請不要把孩子關在狹窄的空間裡,放他們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多認識社會,多結交朋友。
8.向孩子道歉
……說聲對不起
大人做了錯事,不妨大膽地認錯。
大人有時會錯怪孩子,這很正常,因為許多大人不知道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孩子犯了錯,要向大人認錯,向被冒犯的人道歉;可大人犯了錯,錯怪了孩子,卻很少向孩子說聲對不起,這就不正常了。
“人無完人”,誰都免不了會有過失。我們總不能像蝸牛一樣,把所有的錯誤都裝進一個大殼子裡,天天揹著,那有多累啊!其實,大人做了錯事,也應該像孩子一樣大膽承認並立刻改正。丟掉面子,丟掉錯誤,輕裝上路,那有多輕鬆啊!
一次座談會上,有位家長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大人犯了錯誤,面對孩子,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