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一切都會過去, 而過去了的, 將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這是俄國家喻戶曉、才華橫溢的詩人普希金的著名詩篇,流傳全 世界許多國家。可以說,這首立意深遠的抒情詩,是對生活中無數暗 淡與光輝、苦難與幸福、失敗與勝利的例項總結的結晶。 的確,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永遠幸運,也不可能永遠倒黴。要相 信,不管你幹哪一行,好運氣總會有的,壞運氣總會存在。有些日子, 一切都覺得很順心,事事如意,事事易於反掌,思路清晰,神清氣爽, 精神煥發充實,心田清澈如洗。但是,有些日子卻完全相反,那時一 切都變得不順心,甚至喝口茶都覺得難以下肚。如果碰上這樣的壞 運氣,就認為爾後都無可取之處,那是很不明智的;反之,一個人在他 遭遇困境的時候,如果他不倒下,那麼,他就是聰明人,因為他明白,“命運壓不倒一個人,只會使人堅強起來。”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不 僅想得開,看得開,化解得開,而且會憑藉自信與勇氣的翅膀,生氣勃 勃地與命運周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終能抓住機遇,從“山 重水復疑無路”,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有一句融儒、道、 釋三家精華的奇思妙語:“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業。”此言教誨 人們要多一點開朗與開通,對於生活中的不如意,儘量想得開看得開 些。試想,一樁樁不如意的事向你襲來,你卻超然處之、自信待之,能 不體會能屈能伸的樂趣?所以智者忠告:“想得開,才能快樂”。 人若總以抱怨之心去對待不盡如人意的事,怎麼會不與苦惱相 伴相隨?總以坦蕩、開朗之心去面對一切,何處不是開開心心?要知 道,人生不如意的事會不斷出現、反覆出現,所以要學會解脫,切不可 胡思亂想,異想天開。否則,一味空想、痴想,豈不是畫餅充飢?人人 都渴望年年如意,月月如意,天天如意,事事如意,可天下哪有這樣的 好事?唐朝詩人孟郊,青年時代應試及第屢遭失敗,內心抑鬱不平, 很不開心,直到唐德宗貞元12年(公元796年),年將半百時才考取 進士。喜報傳來,他興致勃勃地作了《登科後》一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人的一生,總有春風得意之時,也總有不盡如人意之際,關鍵在 於超越自我,坦然對待,凡事想得開,看得開,化解得開。倘能如此, 快樂之風將會常常吹拂你的心靈,不開心的日子則會遠離你而去。    
打造美麗人生
相傳,有的人希望上帝再創造另一個世界和另外完美的宇宙萬 物,這樣就好滿足他們自己的沒有痛苦、沒有悲傷的願望。 這自然是不切實際的想像和幻想。 一個人來到塵世之中,總期望走平坦的大道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總會有順境的時候,也會有逆境的時候。也許,這就是真實的人生吧。 既然人生的長河裡免不了失意或逆境,那麼,一旦失意或逆境真正降臨時,該怎麼辦呢?我認為,即使面對逆境,也要相信和理解你 是你生命的主人。美國某位知名作家曾說:“你,不是別人,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因此,假如你被厄運纏繞,千萬不要從此喪失對生活的信心,認為生活剎那間變成了一片黑暗,沒有了光明,於是怨天恨地,自暴自棄,鬥志消沉,無聊打發日子。要相信,“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只要心中擁有希望,就能帶給你無限的信心和勇氣,從而讓冬天 奪走的東西,新春又還給你。 希望是誰?就是我們自己。應該堅信不疑:命運不是來自神仙皇帝,而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命運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手中。面對厄運,我們依然要相信和理解自己是命運也是生命的主人,所以我 們要懷抱希望。秘魯名作家裡·帕爾瑪說:“希望從來也不拋棄弱 者。”有希望之心才能把困難看成是人生的插曲,才能揚起奮鬥的風帆歷經海江萬里浪,才能透過陡峭崎嶇的道路到達新的天地,一句話,才能創造使自己感到吃驚的自我價值。當然,人生的自我價值和 社會價值是相輔相成的。人生自我價值的追求是人生社會價值實現的基礎,而實現人生社會價值的過程又將為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 供寬闊的舞臺。總而言之,要在逆境中崛起,或者說要在逆境中實現 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就必須佔領你是你生命的主人這個制 高點。惟有如此,你才能懷抱達到一個樂土的希望,並努力促使希望 變成現實。 基於此,當困境不可避免時,你千萬別以盲動或消沉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