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了,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準備聽他的高見。
吆喝結束了,下面開始說理論依據:
“憲宗年間,為慈懿皇太后的安葬禮儀,我等先輩百官在文華門痛哭力爭,皇帝最後也不得不從!今日之事有何不同,有何可懼!”
這裡我插一句,何孟春先生說的事情確實屬實,不過這事太小,所以之前沒提,諸位見諒。
聽到這句話,大家馬上理論聯絡實際,就地開展了訴苦運動,你昨天被欺負了,我前天被彈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眾人情緒逐漸高漲,叫喊聲不絕於耳,憤怒的頂點即將到來。
形勢已經大亂,文官們爭相發言,慷慨激昂,現場搞得像菜市場一樣喧囂吵鬧,混亂不堪,誰也聽不清對方在說些什麼。
關鍵時刻,一聲大喝響起,中氣十足,蓋住了所有的聲音,明史上最為響亮的一句口號就此誕生: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發言者正是楊慎。
要說這位仁兄的書真不是白唸的,如此有煽動性的口號也虧他才想得出來。
一聲怒吼之後,現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看著楊慎,看著這個揮舞著拳頭;滿面怒容的人。
面對著眼前這群怒火中燒的青年人;楊慎的血液被點燃了。父親的淒涼離場、高幹子弟的門第與尊嚴使他確信,正義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話已經說出口了;事到如今;要鬧就鬧到底吧!
楊慎又一次振臂高呼:“事已至此,大家何必再忍,隨我進宮請願,誅殺小人!”
憤青們的熱情就此引爆,他們紛紛捲起袖子,在楊慎的率領下向皇宮挺進。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流氓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鬧事的人固然很多,和平愛好者也不少,許多大臣看到楊慎準備惹事,嘴上雖然沒說,但腳已經開始往後縮,那意思很明白,你去鬧你的事,我回家吃我的飯。
可就在他們準備開溜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人群中突然跳出來兩個人,跑到了金水橋南,堵住了唯一的出口,這兩個人分別是翰林院編修王元正和給事中張翀,他們一掃以往的斯文,凶神惡煞地喊出了一句聳人聽聞的話:
“今天誰敢不去力爭,大家就一起打死他!”
這就太不地道了;人家拖家帶口的也不容易;你憑啥硬逼人家去;但此時已經容不得他們有絲毫猶豫了;去可能會被打屁股(廷杖);但不去就會被亂拳群毆!
如此看來;楊頭目實在有點搞黑社會組織的潛質。
於是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下朝的大臣們一個也沒走成;在楊慎的帶領下;他們一起向左順門走去。沉積了三年的憤怒和失落將在那裡徹底噴發。
實際上;這絕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君臣矛盾;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另有奧妙。
根據史料記載;參加此次集體示威的官員共計二百二十餘人;其中六部尚書(正部級)五人;監察院都御史(正部級)二人;六部侍郎(副部級)三人;另有三品以上高階官員三十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十餘個國家重要機關的官員一百餘人。
中央一共六個部,來示威的就有五個部長,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皇帝你要是再不讓步,今天咱們鬧騰到底,明天不過日子了!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衝突,而是最後的攤牌!
第二章 最後的示威 3
這群人氣勢洶洶;除了手裡沒拿傢伙;完全就是街頭鬥毆的樣板;宮裡的太監嚇得不輕;一早就躲得遠遠的;左順門前已然是空無一人。嘉靖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機到來了;他將獨自面對大臣們的挑戰。
二百多人到了地方,不用喊口令,齊刷刷地跪了下來,然後開始各自的精彩表演:叫的叫,鬧的鬧,個別不自覺的甚至開始閒扯聊天,一時之間人聲嘈雜,烏煙瘴氣。
十八歲的朱厚熜終於開始發抖了;自從他進宮以來;就沒消停過;經歷多場惡戰;對付無數滑頭;但這種大規模的對抗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畢竟還是年輕;他壓抑不住心中的慌張;準備妥協。
不久之後;幾個司禮監來到了左順門;向官員們傳達了皇帝的意思;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你們辛苦了;我都知道了;事情會解決的;大家回去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官話”,俗稱廢話。
老江湖們置之不理,依然自得其樂,該鬧的鬧,該叫的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