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教育。
5月5日,黃埔軍校正式開課了。
孫中山親自兼任學校總理,確定辦校宗旨為“建立革命軍”,以“親愛精誠”為校訓,倡導“團結、奮鬥、犧牲”三大精神,仿照蘇聯紅軍的經驗,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5月9日,他特別任命廖仲愷為校國民黨代表,執行黨代表的職權。
凡軍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須由黨代表簽署交由校長執行,否則無效。
5月16日,舉行盛大的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自到校視察並發表演講。
軍校在校長和黨代表之下設六個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管理部、軍需部和軍醫部。
還聘請了一大批中外教官,組成了一支陣容相當可觀的教員隊伍。
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軍校規定,教授部除分工負責全校教學業務外,還兼管一些行政事務。
葉劍英一心按照孫中山、廖仲愷確定的辦校方針辦事,獻身於教育事業。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5)
當年在黃埔軍校就讀的第一期生,曾當過國民黨第七十三軍軍長的韓浚先生回首往事,說:“那時王柏齡拋頭露面的多,但是在教授部裡踏踏實實管教學的還是副主任葉劍英,這方面實際由他負責,由他主持。”
各學科、術科的課程安排協調,各教官之間的聯絡溝通、教學生活,以及備課和課後檢查等活動,葉劍英都要積極參與。
除此之外,他還親自擔任幾個隊的兵器學、劈刺和戰術課程及戰術教程的教授和訓練。
教學不只求知,還須篤行。
葉劍英非常強調實際演練。
他按照教程上已經講授的諸原則,指導學生結合現場判斷地形、地物、實際應用,如研究各種戰鬥,遭遇戰、攻擊防禦以及追擊退卻、夜戰、局地戰等等。
同時,有計劃有選擇地指揮學生進行實地演練各種戰術行動和協同動作。
葉劍英在擔任軍事科目教授中,始終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革命精神的灌輸。
無論在課堂、課外,或同學生交談中,他常常向大家介紹黃埔島及其要塞的沿革及地形地貌、風土人情,以激勵同學們的愛國心。
他利用出操和野外演習的機會,指引學生觀看環島的要塞炮臺,使大家知道,這些炮臺,大都建在鴉片戰爭時期,是兩廣總督林則徐抗擊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國防設施。
半個世紀以前,林則徐在珠江兩岸配置數不清的交叉火力炮臺,修築如此堅固的要塞基地,令人歎為觀止。
他還特意帶幾個同學們到要塞附近的村民中去訪問,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給大家講當年林則徐“寓兵於農,寓將於學”,組織農軍配合官軍抗英的情形。
他向大家介紹兩年前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在廣州蒙難,駐紮黃埔港,依託炮臺,與叛軍英勇作戰的往事,意味深長地說:“中山先生把陳炯明叛亂的‘六?一六’定為雪恥日,作為軍校開學盛典,有著十分重要意義,我們要記住這一天,永遠學習和發揚中山先生不畏強暴的革命精神。”
葉劍英以辛勤的勞動贏得教官和學生們的愛戴,當年在軍校任教的聶榮臻稱讚“他是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葉劍英在軍校期間還有一個重大收穫,那就是他在政治思想上經歷了一個重大轉折。
廖仲愷除了組織學生到廣州聽孫中山的演講外,還時常邀請蘇聯顧問鮑羅廷和中國共產黨人譚平山等人到軍校講課。
葉劍英從他們那裡直接聽到共產主義的真理,對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軍校第一期學生中間,每個隊都有黨小組。
蔣先雲等一批共產黨員,在中共廣東區委領導下,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經常利用休假日,組織進步同學去廣州市參加各種報告會,擴大黨的影響。
葉劍英也經常參加這些進步活動。
同時,到廣州國光書店購買或借閱《共產主義ABC》、《社會進化史》、《帝國主義說》等書籍,認真進修,提高認識,使他在政治上產生了一個飛躍。
學生隊有個共產黨員叫韓摩柯,是梅縣人。
葉劍英同他結識以後,因為是同鄉關係,便試探向他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迴音。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葉劍英並沒有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