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的。”“對農村廣播的內容要真正適合農村。”
——周總理一再指示要恢復中央電臺的對少數民族廣播。中央電臺的民族廣播是1950年5月開辦的,中間曾經被“砍掉”停播。1962年周總理嚴厲批評說:“民族廣播為什麼停了?……我們國家這麼大,地區這麼遼闊,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央臺沒有民族廣播怎麼行!”以後,周總理又多次詢問,1968年不僅過問,而是在督辦,才使中央電臺的民族廣播在1971年重新開播。
——又是在毛主席的指示和周總理的關懷下,1954年8月15日中央電臺開辦了對臺灣廣播。
——1966年邢臺地震後,總理就來到中央電臺控制室,關切地詢問:“邢臺地震有沒有影響你們的線路?”
周總理對中央電臺的宣傳十分重視、十分熟悉,也十分注重宣傳的政策和策略,他不知作過多少指示,修改過多少稿件,給過多少鼓勵。我們經常看到他那遒勁有力的字型,在一些稿件上批示:“今晚八點廣播,明天見報。”他教導我們:
——宣傳要實事求是。1970年代初,正是林彪、“四人幫”橫行的時候,宣傳上顛倒是非、弄虛作假,空話、大話、套話連篇,一再吹噓什麼“形勢大好”、“成績最大最大最大”。針對這種情況,周總理曾經反覆強調:“講成績不要過頭,要留有餘地,要實事求是”,“說話要有依據。”
——“怎麼打就怎麼說”。1971年四月份,周總理兩次談到中央電臺的體育實況轉播。當時,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由停滯剛剛開始恢復,體育實況轉播也是剛恢復不久。周總理說:我們的宣傳不能老是說好。評價一個球,什麼精湛的球藝,什麼流星、閃電似的。本來那裡打得不好,還一個勁地說好,不切實際地吹噓,把群眾引入迷魂陣。周總理還說,“轉播詞少一些,不要那麼多形容詞,怎麼打就怎麼說”。“怎麼打就怎麼說”,周總理教育我們要明確一條重要原則:新聞報道要尊重事實,要如實地反映實際,宣傳要符合實際情況。
——要準時播出。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4月27日20點零1分,衛星飛經北京上空,周總理指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定要把衛星飛經北京上空的時間預告好,使首都廣大人民都能看到衛星。還要在衛星經過時,準時播送衛星發回的《東方紅》樂曲和遙測訊號。
周恩來總理逝世,“四人幫”壓制治喪報道(5)
——要搶在前面播出。1970年5月初,美帝國主義派軍隊和南越僱傭軍對柬埔寨發動了侵略,同時恢復了對越南北方的轟炸。5月4日,中國政府就此發表宣告。就在同一天晚上,蘇聯要在莫斯科舉行記者招待會。從國際鬥爭的需要出發,周總理指示:我國政府的宣告一定要搶在蘇聯招待會之前播出去。周總理還親自守候在收音機旁收聽。但是由於拿到稿子晚和錄音播出,比預定播出時間推遲了20分鐘,周總理曾經幾次打電話催問。事後,周總理說:“你們還是可以靈活一點,在緊急情況下,可不可以直播一下?”
——多讓外國去講。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訪,轟動了全世界。隨同尼克松總統來訪的美國記者有80多人,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記者。周總理說:“尼克松總統來,我們在國內不大宣傳;在國外,讓他們多宣傳有好處。”在尼克松總統訪問期間,一般情況下先讓外國記者發訊息。由他們去講,比我們自己去講更好一些。
——“廣播念起來順口。”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總統到達北京。在這之前,2月18日,新華社發了尼克松總統啟程的訊息,訊息原稿中說:“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尼克松和他的夫人2月17日乘飛機離開美國首都華盛頓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訪問。”周總理審稿時,在“來”字前面加了一個“前”字。周總理說:“有‘前’字,廣播念起來順口。”
——服從黨和人民的需要。我更不會忘記,1964年7月,我和首都高校畢業生一起,在人民大會堂聆聽周總理的動員報告,他鼓勵、號召我們服從黨和人民的需要,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鍊自己,發揮才幹,建功立業。在後來的歲月裡,不知聽到過多少次總理的親切教誨,那熟悉的音容笑貌時常在腦子裡湧現。
這一切,我們廣播人怎能忘懷?又怎能不倍加思念?
天人同悲 告別總理
1月10日、11日,是首都群眾向周總理遺體告別的日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