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播,完全不能按照常規安排節目了。我只好確定這麼一條原則:按照公報、樂曲、訊號、地點和時間的順序,播出一遍,放一組歌曲,依此迴圈反覆,幾套節目交叉安排,不考慮是否整點播出,也不考慮播出多少遍,只要不出差錯就行。
第二天凌晨1點35分,中央電臺的全天播音結束了。這時候我們才靜下來回顧這一播出情況,可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播出了多少遍,有的說是19遍,有的說是21遍,有人告訴我共發播了57盤膠帶。
不管大家多麼疲憊,感到欣慰和興奮的是保證了準確及時地播出。凌晨,工作還在繼續,還要把分散的膠帶合成完整的節目,還要安排新的一天的播出。為此,忙活了一個通宵。
公報、樂曲和訊號連續廣播了15天。
27日20點零1分,衛星將飛經北京上空。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央電臺要加強預告,讓首都人民都能準時看到衛星,並且在衛星飛經首都上空的時候,播放衛星發出的《東方紅》樂曲和遙測訊號。
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中央電臺從27日中午12點開始預告:“同志們,‘東方紅…1’號衛星今天晚上20點零1分將飛經祖國首都北京的上空,請同志們到時注意觀看。”
隨著時間的臨近,中央電臺由每小時預告一次,到半小時、15分鐘、10分鐘、5分鐘預告一次,做到家喻戶曉。這種密集式的預告,在中央電臺的歷史上是少有的。北京人湧向了大街和廣場。衛星飛經首都上空的時間正是20點中央電臺《全國聯播》節目開始之時,為了趕在20點零1分一秒不差地準時播出樂曲和訊號,對節目做了精心安排,把預告、樂曲、訊號作為頭條新聞播出,然後再報告其他訊息。
當衛星由西北向東南天空準時飛經北京上空時,那閃亮的光芒、悅耳的樂曲和悠揚的訊號激動了北京人。中央電臺派出記者到觀看現場採訪,21點28分播出了觀看衛星的動人情景。
txt小說上傳分享
橫禍叢生:“九大”報道與文藝風波(1)
北京電視臺為慶祝“九大”的召開,組織了一臺文藝演出,“九大”閉幕後連夜上演。這無疑是出於好意,卻惹下了塌天大禍。文藝廣播跌入最低谷,一派蕭殺!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在“文革”期間第一次召開黨的代表大會,涉及到“文革”的路線和方針政策、未來運動的走向,更涉及中央領導班子的變化,又是在###的年代,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次的宣傳報道,是“文革”期間重大宣傳的代表作。而由慶祝“九大”而引發的封殺文藝的風波,更是給中央電臺蕭殺的文藝廣播雪上加霜。
對“九大”召開的報道要求
1969年,“文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已經醞釀了多年的黨的“九大”終於決定在4月召開。為此,在2月3日專門作了部署,對迎接“九大”的宣傳報道提出了要求:“突出宣傳國內外大好革命形勢,突出宣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績,突出宣傳毛澤東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突出宣傳以毛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正確,突出宣傳毛主席對馬列主義的重大發展、世界革命進入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偉大旗幟的新時代,突出宣傳召開九大的偉大意義。”一連串有六個“突出宣傳”,這成為“文革”中佈置重大宣傳的“定式”。
對於會議如何開法,是封閉式地保密,還是半公開或公開,直到會前也定不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為保險和主動起見,中央電臺按照公開的方式做了報道的準備:一、會前,“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宣傳大好形勢,造成聲勢,以抓革命、促生產的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向‘九大’獻禮”;二、會中,如完全公開,報道好大會的報告、發言和會議程序,大歌頌,大講兩條路線鬥爭史;三、會後,宣傳一系列重要檔案,報道遊行等各項慶祝、學習活動,北京慶祝遊行搞錄音報道,如開慶祝大會轉播實況。總之,準備往大規模搞,“大慶祝,大宣傳,大學習,大落實”(那時總離不開一個“大”字,說什麼都是一連串)。為此,中央電臺對派出記者和各項報道都作了計劃,安排了人員。
4月1日,“九大”在北京召開,採取了當時不多見的半公開報道的形式。當晚9點中央電臺播出了開幕的新聞公報,但會議什麼時間閉幕,中間還發什麼,如何進行報道,都不清楚。
會議直到24日閉幕。在大半個月的時間裡,許多機關、單位、工廠、學校和群眾團體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