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國際鬥爭的需要必須搶在外國輿論前面的稿件;四是媒體之間、尤其是與境外媒體競爭性強的稿件。所以,要求中央電臺的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具有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這是一項基本功。每一次重大緊急播出,對新聞廣播工作者都是個鍛鍊和考驗。
廣播宣傳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作,當時工作條件和技術條件又很差,基本還是手工方式操作,又增加了許多難度。為了說明以下的問題,我想先穿插介紹一段中央電臺內部的工作情況。“文革”前,中央電臺的新聞節目是直播的。“文革”中陳伯達說階級鬥爭複雜,把直播全部改為錄音播出。這樣,遇有緊急和重大宣傳,從接到稿子到錄音播出,大體經過這麼幾個環節:研究稿件,領會精神,明確重點(或新的提法),確定播音基調,播音員備稿,進播音室錄音,新聞編輯部派人監聽和復聽,由領導審聽後複製錄音,計算出錄音時間,並註明開頭和結尾用語,錄製員簽名後發到播出機房,放音員檢查後上機,到時播出。不難看出,環節很多,一環緊扣一環,少了哪一環都不行,每個環節還有許多事要做,都絲毫馬虎不得。這是播出前的準備工作。首播之後必須連續播出,以便讓更多的聽眾及時聽到,必須打破原來的節目表重新做出播出安排。安排節目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如同報紙安排版面一樣。當時中央電臺有四套節目,要同時複製出四套膠帶。不僅如此,每有重要廣播,北京電臺的華語廣播和北京電視臺都使用中央電臺的錄音,還要同時為它們各複製一套。每到有重要新聞,大家都急於播出,都催著把複製版拿去,更是急中添急。
從以上一般情況不難看出,遇到重要新聞的播出就夠忙活的了,而衛星公報的播出又遇到了意外情況。
公報定於晚上9點播出,本來準備工作是比較從容的,可是已經過了晚上8點多了,公報的稿子還沒有來,播音員、錄製監聽人員各就各位,焦急地等候在錄音室裡,處於緊急臨戰狀態。我負責組織安排這次播出,焦急地踱來踱去。當有關人員氣喘吁吁地把公報稿件送到錄音室時,距離9點播出不到10分鐘了!取消了以往一切備稿程式,播音員沒有來得及看一遍,就開始錄音。錄音在緊張地進行著,但是誰都清楚時間太急促、太寶貴了,紛紛議論“來不及了”!有人催促我“趕快向上請示,要求推遲播出”!有人提出“趕緊準備備份節目,防止造成空播”!我當然清楚,如果不趕緊請示又不能按時播出或者出現空播將會意味著什麼,這又是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啊!現在只有幾分鐘了,怎麼辦?這是周總理交給中央電臺的任務,是全國人民的期盼啊!不允許有什麼私心雜念,必須當即立斷!緊急中我決定採用分盤錄音的做法,爭取時間。分盤錄音是廣播中緊急時不得已採用的一種做法,即把完整的錄音分解開,每錄2~3分鐘或1~2分鐘,甚至只錄幾句話,便換一盤膠帶,播音和錄音不停機,這樣一盤接一盤地錄,一盤接一盤地發,一盤接一盤地播出,像一條流水生產線,一環緊扣一環,但要絕對保證中間不能出任何差錯,不能脫節。只有這樣做才能搶出時間,但這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不能有什麼“萬一”。中央電臺的播音員是過硬的,臨陣不慌不亂;其他人分工明確,按部就班;有的人專管在復聽和播出機房之間“跑膠帶”。都緊張得透不過氣來,都提心吊膽,捏著一把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央電臺緊張播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紀實(2)
晚9點整,收音機裡傳出中央電臺播音員的聲音:“同志們,現在報告大家一個極其振奮人心的特大喜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了!現在全文廣播……”那氣吞山河的播音,那清晰、悅耳、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和遙測訊號,響徹在浩瀚寂靜的夜空!
中央電臺準時播出了!不管電臺內部如何緊張,不管廣播大樓裡面如何忙亂,聽眾聽起來卻是井井有條。
首播後,一遍又一遍地連續播出,這喜訊立即傳遍了全國、全世界!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立即走上街頭,敲鑼打鼓徹夜遊行慶祝!各國傳媒紛紛報道!
但是,這時我並不感到輕鬆。因為到這時,零散的錄音帶一直在運轉中,仍然無法停下來計算出整個公報錄音和《東方紅》樂曲、遙測訊號的總時間,不能準確地安排下面的播出;因為沒有合成複製,也就不能供給幾套節目同時安排播出。當我們稍有喘息的機會,開始歸攏合成節目時,中央又下達了新的播出任務:增加播出衛星飛行經過的地點和時間。而時間和地點又是隨著衛星飛行的軌道不斷變化的,只能是不停地錄音、不停地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