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與申辦工作的正確方針和申辦人員的艱苦付出密不可分,這次他們為此奮戰了將近兩年、六百多個日日夜夜,連同上一次,為此奮鬥了10年,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有了巨大的付出,才有豐碩的收穫。
北京申奧成功了,申辦工作已成為過去,歷史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但是,申辦工作的經驗是一份寶貴的遺產,尤其是伴隨著申辦程序所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對外宣傳工作,對於我們外宣工作從業人員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有幸參與了北京申奧領導小組的工作,作為一名成員參與了一些決策和具體活動,參與了莫斯科的申辦活動,並有機會了解到申奧的一些情況,現就申奧過程中與對外宣傳有關的一些情況向大家作個介紹。
對外宣傳伴隨申奧始終
申辦奧運之路漫長而坎坷,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要求,“過五關斬六將”。為了以下談問題的方便,我先介紹一下申辦的過程和要求。1999年4月7日,北京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9月6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成立,正式開始了各項準備工作,到2001年7月13日,前後經歷了一年零10個多月,676天。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定,整個申辦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三個高潮。兩個階段一是預選階段,爭取進入候選城市;二是決勝階段,爭取獲得舉辦權。三個高潮,一是準備和遞交申請報告、申辦報告;二是迎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三是莫斯科投票。現在已經勝利地走完了申辦全過程。整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異常緊張、競爭激烈的,而每個階段對於工作和宣傳的要求又有特殊的規定,各階段有很大差異。北京奧申委非常清楚,必須嚴格遵守申辦規則,而又要依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積極開展工作。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圍繞著爭到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各項工作中,內外宣傳一直相伴隨,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情況和要求。
與以往不同,這次正趕上國際奧委會對申辦有了新規定、新要求。1999年12月11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的110次全體委員會上提出了申奧的改革方案。自1998年12月美國鹽湖城申辦賄賂醜聞被曝光以後,國際奧委會下決心進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增加了接受申辦的預選程式,申辦城市要先透過預選進入候選;二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不與申辦城市互訪,避免可能發生的不正常交易,這同時也就減少了做工作、增進了解的機會,但對每個申辦城市是平等的;三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發生了變化,確定了70歲退休制和8年任期制(可連選連任4年),在115名委員中,除70名個人委員外,有15名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主席,15名國際單項體育協會主席,15名現役運動員(大多是歐美國家的運動員),他們當中絕大多數沒有來過中國;四是維持了全體委員採取秘密投票的方式決定舉辦城市;五是規定在2000年9月還沒有決定哪些城市為正式申辦候選城市以前,申辦城市不準搞國際性的宣傳和廣告活動,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另外,未經國際奧委會批准,不得使用五環標誌,更不得將之用於商業活動;申辦中不得進行妨礙或傷害其他申辦城市的活動。對這些規定,每個申辦城市必須嚴格遵守,一旦發現違規,就取消申辦資格,其他申辦城市和個人都有權對違規進行舉報。
北京申奧與對外宣傳(2)
整個申辦程式和時間是:先集中準備申請報告和申辦報告,2001年1月中旬遞交到國際奧委會;2月中旬以前,國際奧委會分析各申辦報告;2月中旬至4月中旬,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對各申辦城市進行考察;5月中旬,評估委員會公佈考察報告;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召開112次全會,投票半數以上透過決定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這不難看出,國際活動與國內活動有許多不同,申辦活動與其他國際活動有許多不同;同時,這次申辦與過去的申辦也有許多差異,要求明確而縝密,給申辦工作帶來了難度;要想申辦成功,必須嚴格遵守規定,而又必須在規定範圍內積極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能犯規,也不能“犯傻”。 這不難看出, 申辦的基礎在國內、在北京,而面對的主要是外部世界,決定的因素在奧委會。說到底,2008年奧運會由誰舉辦,申辦城市所具有的實力和條件是基本因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是外部因素,但決定的因素最終是以票數多少定勝負。要讓那些有投票權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將自己手中的那一票投向北京,首先是要讓他們能夠準確地瞭解北京、瞭解中國,事實是許多人沒有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