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下,“百聞不如一見”,讓他們從實感中得出自己關於中國的結論,什麼樣的看法並不重要。敢於請他們來,是我們自信的表現。這一效果達到了。有的到上海大吃一驚,好多人把上海的繁華與紐約相比,他們沒有想到中國會有這麼大、這麼漂亮、這麼發達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有這麼大的具有潛力與活力的市場。這無疑增加了他們對中國投資的興趣和信心。美國國際集團總裁莫里斯?R。格林伯格向###總理說:“這次論壇很成功,很多企業家們都願意來中國投資和合作。”
四、時代華納董事會舉辦的“新聞旅行”,是從新疆的喀什開始的,經過武漢、宜昌,暢遊三峽,在上海參加了論壇,到北京觀看國慶50週年盛況,歷時10天,橫穿了中國大陸。他們有意地著重瞭解了中國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三峽工程、村民選舉、計劃生育等敏感問題,顯然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調查。由於各地的密切配合,因此整個旅行進行得比較順利。時代華納執行長李文說:“我們來之前就知道這次旅行一定很精彩,但沒有想到看到的東西比我們想像的更精彩。”他說:“新疆有這麼多的民族,他們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時,又能和睦相處,這令我非常感動。”他還想到西安和其他地方去看看。《時代》雜誌記者發表文章談了自己的感想,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的積極改革潮流,不是西方人所能阻擋的。
五、但是,對論壇的報道也存在著另一面。由於利益的不同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也必然會時常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對此我們是清醒的,看法是冷靜的,並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實際對策,我們堅持密切觀察、預防為主、沉著應付、處理得當的原則。在協辦工作中既尋求共同點,顧全大局,又不迴避分歧,堅持原則,講究策略,方法靈活。在新聞報道中透過積極工作和熱情服務,爭取境外媒體的正面報道。同時對一般性的負面報道,不看得那麼重,不無限上綱,承認他們與我們之間在認識和新聞觀上存在的差別,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中國的聲音比沒有好,人們可以從他們的負面報道中反思,可能達到他們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但對原則和攻擊性的問題,一直保持警惕,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如在論壇開始前,美國有的媒體嘲弄時代華納“討好中國,不講人權”時,時代華納提出要在論壇討論人權問題,我方以“違背論壇主題”為由予以否定。該集團所屬媒體以所謂“新聞的公正性”,利用報道什麼“中國人權問題”對我進行歪曲報道;在“###”10週年前後CNN記者擅自採訪了所謂“###人士”,並播出了編制有當年鏡頭的電視專題片,我們都及時進行了嚴正的內部交涉。在論壇期間,###主任在會見CNN總裁特納時,就十年來CNN一直播放“###”期間的某一鏡頭向特納提出嚴肅批評,特納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後不會再播放。(事實上,他們言而無信,CNN在播出中國國慶50週年慶祝遊行的實況中又穿插了這一鏡頭。)另外,我們發現他們在最近一期的《時代》雜誌上刊登了###喇嘛、###等人的文章,並準備在會上散發,我們及時予以制止。儘管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由於把握及時、處置得當,避免了媒體的炒作,沒有釀成負面的影響。
論壇的舉辦達到了我們協辦的目的,無疑擴大了對中國實際情況的認知度。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正常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以後必定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問題中反覆出現,舉辦論壇的實踐增強了我們識別和應對的能力。 。。
北京申奧與對外宣傳(1)
北京第二次申奧期間,我代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參加了北京申奧領導小組,參與了這次申奧的全過程,特別是決戰莫斯科的日日夜夜。這一過程有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充滿著睿智、變數和各種輿論的博弈,緊張與驚喜相交織。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時間下午6點10分,國際奧委會委員第二次投票北京勝出,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投票結果時,“北京”兩個字一出口,莫斯科世貿中心電影大廳裡的北京申奧代表團情不自禁地歡呼擁抱,大廳沸騰了,北京沸騰了,全國沸騰了,這一時刻世界聚焦於北京,聚焦於中國,歷史永遠記下了這激動人心的莊嚴時刻,中華兒女感到從未有過的自豪與榮耀!
這一時刻來之不易。北京申奧的成功,植根於中國的發展和強盛,植根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這一事實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北京申奧的成功,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強有力的支援是最堅實的後盾;北京申奧的成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