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養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箇中成藥是附子理中丸。適合手腳冰涼、四肢無溫、腹瀉畏寒等脾陽不足的人服用。
【用之有道——武醫師如是說】
艾灸是一種神奇的療法,艾灸療法的適用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面板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3。古今長壽者必灸之穴——關元、足三里的長壽灸法
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
前幾日,朋友來家做客。一進門,就見他臉色晦暗,無精打采。他說一場“金融危機”讓他的生意受到衝擊,最近是睡不好也吃不好了,一下子感覺老了很多。
看著朋友疲累的樣子,我也沒跟他過多寒暄。當務之急是要激發他身體的陽氣。於是我取來一支艾條,給他灸了一下關元穴,此穴主人的先天之氣。關元過去也叫玄關,就像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有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洩漏的意思,歷來為修煉家所重視。灸關元就是利用艾條燃燒發出的溫陽之氣,透過關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復體力補充能量最快的方法。大約灸了10分鐘,朋友伸了個懶腰,大喊舒服。我微笑不語,知道他體內的陽氣已經升發上來了。
“灸”從字面上來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長時間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陽,又能祛邪除溼,還可以去除家裡的異味和人體的異味。在道家養生裡是一種特殊的養命方法,也是升騰陽氣最快的方法。
關元穴在哪兒呢?在下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採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手小指的下緣處即是該穴。
那麼,穴位到底怎麼灸呢?我首推溫和灸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燻灸。艾條距離面板2~3厘米,使區域性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鐘,灸致區域性面板產生紅暈為度。
我的另外一位老師在傳授我針灸技法時,曾叮囑過我說:針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氣傷。這也是我們常常聽說的,某某扎針後把身體扎軟了,沒勁了。針刺是一種治療手段,不能用它來做保健。能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養生保健作用的還是灸法。
接下來我又給他灸了足三里,大家都知道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大穴,此穴多氣多血,主人後天之氣。學醫的時候,聽老一輩的人講過一個長壽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江戶,有一個習俗,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當地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一座橋建成之後,邀請到一位174歲高齡的老人“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主持儀式的將軍問這位老人有什麼長壽之術。老人回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一個方法,每個月的月初,連續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堅持不斷,就能長壽了。我現在174歲,妻子173歲,兒孫皆已過百歲。”那位將軍聽了不勝感慨。灸足三里能長壽也隨之廣為人知,後來形成了日本的一個習俗。其實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來自於中國,早在隋唐朝時期的醫學著作裡就有灸足三里治病養生的記載。
《針灸大成》載有“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的諺語,指的是化膿灸,又稱為“灸花、灸瘡”,用艾條灸灼足三里穴時,灸到該處面板起水皰,產生無菌性的化膿,結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溼祛除,強壯脾胃,使後天生化有源。但現在產生灸瘡後不利於工作生活,一般進行溫和灸就可以了。
治療完畢後,看著朋友還沉浸在溫暖舒適的狀態中,就沒有打擾他。過了一會兒,朋友像開竅了一樣和我說:“老武啊,我明白了,身體才是最大的本錢啊,生活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朋友心懷溫暖回去了。我坐在窗前凝視著外面的車水馬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今人人都為了生計而奔波,無暇顧及自身的健康,甚至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專門去鍛鍊身體了。其實,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希望生活在忙碌之中的朋友們能夠抽出一點時間來,灸一灸關元和足三里,溫補一下先後天之本,陽氣旺盛了,財氣才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