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了蜀素閣,綺年一頭撲到床上,哀嘆一聲:“好累啊。”如鸝端了茶進來,笑嘻嘻道:“姑娘這是怎麼了?奴婢來給姑娘推拿幾下可好?”
綺年趴在床上,由著如鸝一雙小手在肩頸處推來捏去,忍不住感嘆道:“好舒服……”
如鸝嘻嘻一笑,小聲道:“姑娘,今兒喬表姑娘帶的那位吳嬤嬤到咱們院子裡來了。”
“嗯?她來做什麼,不是說病了麼?”吳嬤嬤本是吳若蓮的乳母,陪著吳若蓮嫁到喬家後不久丈夫就病死,後來喬家敗落,她兒子亦被髮賣,不久隨主人去跑船做生意,卻淹死在了江中,至此已然是再無親人。後來喬諸梁身死,她又一路護著喬氏姐弟入京,年紀已長,全靠一口氣吊著,到了近京鎮見了吳家人,這口氣一散身子就頂不住了,是躺在馬車裡被拉進吳府的。不過想來原也只是勞累過甚,狠狠休息了一日大概也就好些了。
“她來給姑娘道謝。”如鸝摸出個荷包,“這個是她給我的,只說劉管事都對她說了,若不是姑娘在近京鎮發了善心,只怕喬表姑娘和表少爺如今也回不了家。她今兒身子覺得好了些,特地過來謝謝姑娘的。”又忙補充道,“裡頭是一對金梅花耳釘,她說是表姑娘賞她的。”
綺年不由得皺了皺眉:“表姑娘這一路上辛苦你也不是不知道,她有什麼東西?本來不過是舉手之勞,你怎麼就收了人家的東西?”如鸝也不知怎麼的,事事都好,就是這眼皮子淺怎麼也改不過來,“我看看是什麼東西?”
如鸝捱了罵,趕緊將荷包開啟,裡面果然是一對梅花形的金耳釘,看分量也不過是幾分重,光澤亦不甚亮,顯然是舊物,說不定是藏了一路準備彈盡糧絕的時候拿來救急的。綺年忍不住又嘆了口氣:“這才多重的東西,你怎麼就——”
如鸝低了頭,小聲道:“那天在近京鎮,姑娘還不是拿了自己的銀子去替表姑娘打發了那無賴……”
“你倒全是道理!”綺年氣結,“我本是為做件善事,只是恰好救了自家親戚。若是救了陌生人,自然這銀子不指望有人會還,怎的救了親戚,反要讓人家還了?”
如鸝喃喃道:“如今老太太疼愛表姑娘,什麼好東西不會給她?她又不缺什麼——”
“你住口!”綺年真有些惱怒了,“外祖母愛給表妹什麼東西,那是外祖母的事。別說外祖母也給了我東西,就是不給,也輪不到我們來說嘴!你下午就悄悄過去,把這耳釘還了吳嬤嬤,否則小心挨手板子!不缺你吃不缺你穿,怎麼就這麼眼皮子淺?”
如鸝被說得眼圈都紅了,蔫蔫應了,不敢在綺年面前再留,起身去廚房端飯了。她和如燕都是五六歲上就被買進周家陪著綺年玩耍的,說是主僕,真跟姐妹也差不多少。綺年罵過了,也就不忍心再尋她麻煩,吃過飯仍舊帶著如燕去秋水齋讀書。
秋水齋裡地方卻有些窄小。原本只有知雯知霏姐妹兩人,現在一下子加了兩張桌子,只好並在一起,於是綺年就跟吳知雯坐在了一起。丫鬟們則沒有地方可呆,各自回房,待下了課再回來接自己主子。
張先生年紀已有五十多歲,形容清瘦,三綹長髯卻是十分漂亮。人也和善,聽說多加了兩名女學生,便溫和詢問兩人都讀過什麼書。喬連波少不得又紅了臉,低聲說只讀了《三字經》,又念過《女則》《女誡》而已。張先生聽了,並無什麼不悅的表情,只溫和點了點頭,又回頭來問綺年。
綺年四書已經讀完,只是吳氏曾想教她作詩,卻被她頭疼無比地耍賴推掉了,寧願偷偷跑去父親書房裡看些雜書。聽張先生問了,便起身笑回:“與喬表妹差不多。當初父親雖也教過《論語》《大學》,只是不求甚解,敷衍了事了。”
張先生聽了也是笑笑:“既如此,大小…姐先臨一帖衛夫人;兩位表小…姐也寫幾個字看看,如無意外,兩位表小…姐可跟二小姐一起先讀《論語》。”
綺年看怡園裡的亭臺樓閣都以名家法帖為名,就知道多半吳若釗極好書法,卻想不到吳知雯的字竟然也寫得極漂亮。說起來她也算在吳氏的督促下練了幾年字,但是跟吳知雯比起來可就真是見不得人了。
張先生拿了看看,半晌無語,綺年也只能心虛地笑了笑。她繡花還可以,寫字卻大概是沒有靈氣,尤其是時下流行的仕女簪花小楷,更是寫得一塌糊塗。就連喬連波,寫出來的字看著也比她秀氣圓潤些。
吳知雯臨完一帖,瞥了瞥周喬兩人的字,眼裡閃過一絲嘲諷,低頭自去寫字了。張先生把兩張紙看了看,緩緩道:“周表小…姐的字腕力足夠,卻無耐心,自今日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