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蒙梅迪這兩座堅固的法軍要塞,該軍團的主力部隊勢不可擋地碾過法軍戰線,順著由高而低的山勢滾滾湧向馬斯河。
臨近中午,德國第6兵團的一支先遣部隊抵達了一個名叫奧瓦爾的地方。馬斯河的一條支流從這裡經過,在5公里之外匯入馬斯河。
盛夏時節,烈日當空,經過好幾個小時的跋涉,期間打打停停,徒步行軍的德軍官兵們已是身疲力竭,可不等他們停下來洗把臉、喝口水,河對岸突然打來一陣炮火,炮彈如疾風驟雨般落下,打得這些不久前還攆著法軍敗兵窮追猛擊的德國步兵暈頭轉向,毫無脾氣。
經過了十多分鐘的轟擊,炮聲停息,奧瓦爾已然成為數百名德軍將士的葬身之地。這些陣亡者姿勢各異、表情驚恐,有的靠坐在牆角,有的斜躺在路邊,彷彿是在稍作休息,一會兒還要繼續趕路……
此時法軍已全線撤退,甚至出現了崩潰的跡象,自己的部隊卻在這麼個莫名其妙的地方捱了莫名其妙的悶棍,德軍指揮官大為光火,他一面派遣通訊員去團部求援,一面派出“尖刀排”渡河偵察。
這彎曲的河道窄處僅有十幾米寬,此時河中水淺且流速緩慢,德軍的戰鬥偵察人員很輕易地渡河上岸。只見這些精悍的普魯士步兵高高挽起袖子,露出毛茸茸的胳膊,兩手端著長長的毛瑟步槍,壓低腦袋、躬著腰背,以分散的戰鬥隊形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他們迅速佔領了緊靠河道的石頭磨坊,由此獲得了一個不錯的瞭望臺和戰鬥據點,然後穿過開闊的農田向距離河岸兩千多米的樹林前進。之前的炮擊,焰光和硝煙就出現在樹林當中,將炮兵陣地部署於此不僅能夠避開空中和騎兵的快速偵察,而且利於防守,能夠有效削弱敵方炮火的殺傷。
在樹林外緣,德軍的偵察步兵不出意外地遭到了攻擊,對於隱藏在灌木叢中的法軍步槍手而言,這些頭戴尖頂鋼盔、身穿灰色軍裝的德國兵在收割過的田野中是非常醒目的靶子。伴隨著伯赫提耶步槍的清脆槍聲,渡河偵察的德國步兵一個接著一個遭到無情獵殺,倖存下來的或匍匐在地,或置身田埂之後,在敵人的近距離火力壓制下動彈不得。
透過望遠鏡看到己方偵察人員的慘況,這支德軍部隊的指揮官,一位身形魁梧、長相兇悍的德軍少校軍官,對隱藏在樹林中的對手恨得咬牙切齒。得知援軍正在趕來,他令手下軍官帶領一連人馬帶著機槍提前渡河,依託岸堤組織戰線。
與醉心進攻而輕視防禦的法**隊不同,德軍總參謀部不僅重視部隊的傳統軍事技能,亦從日俄戰爭以及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範例中吸取了大量的有益經驗,將野戰防禦等新科目添入德軍作戰條例。士兵們不僅在日常訓練中增加了挖掘戰壕、構築陣地的科目,行軍作戰也配齊鐵鏟,便於隨時隨地挖設掩體。
渡河的百多名德軍士兵很快利用河岸堆土挖出單兵掩體和機槍陣位,而接獲戰報趕來的援兵部隊也抵達奧瓦爾。望見大股德軍,對岸的法軍炮兵不失時機地開火了,他們的射擊打得非常精準,密集的炮火落向公路,紛飛的彈片瞬間掃倒了一片又一片的德軍官兵,這支長長的行軍縱隊立即失控,士兵們迅速離開道路進入田野,受驚的馬匹拉著炮車在路上狂奔,被引燃的彈藥車時不時發出驚天動地的爆炸,到處是橫七豎八的身亡者和掙扎呻吟的受傷人員……
增援而來的德軍部隊還沒來得及投入戰鬥就被打散,但進攻的時間表不容德國人無限制地等待下去。軍官們一邊收攏部隊,一邊碰頭商議戰事,他們決定在沒有榴彈炮支援的情況下發動一次進攻。少頃,先遣和後援這兩支德軍部隊拼湊起了六七百名士兵,他們可不像遷徙的角馬擠成一團,而是以分散有序的隊形越過河道,編在後隊計程車兵攜帶mg08水冷重機槍向前推進,炮兵連則將倖存下來的3門77毫米野戰炮置於公路南側,依託山丘為掩護向對岸的樹林開火——由於隨行的彈藥車大多損毀,他們的射擊只持續了5分鐘,而投入進攻的德國步兵們這時才越過河岸踏入農田。
怕什麼來什麼,這似乎不僅僅是心理作用。德軍炮擊剛一停止,對岸樹林中就傳出了法軍野戰炮短促而有力的轟鳴聲,輕快的炮彈帶著尖利的嘯聲落在田野中,儘管每發炮彈單獨的殺傷範圍非常有限,但它們接連不斷地落下,一轉眼的功夫便掃過了偌大一片區域,投入進攻的德軍官兵傷亡迅速增加,在巨大勇氣和堅定意志的驅使下,剩下的人繼續向前推進,而當他們進入己方偵察部隊所到達過的最遠位置,樹林邊緣陡然響起密集槍聲——伯赫提耶步槍和哈奇開斯機槍交相呼應,為眼前這些德國步兵奏響了前往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