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特什麼也沒說,只是同意陪伯恩去參加一個在紐約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舉辦的夜市交易。
投標者和他的銀行家自然是要對這個具有控制權的股東自我介紹一番的。巴菲特說:“你們的談話物件就錯了,他(伯恩)才是你們該找的人。”
伯恩把巴菲特拉到一邊懇求道,“你就在我耳朵邊悄悄說個價格嘛!”結果
巴菲特還是保持緘默。
“真是難以置信,”伯恩說,“我們要談的是大約10億美元的買賣,他卻把它都託付到我手上來了。”
最後,伯恩定的價格超出了收購者所能承受的範圍,談判中止了。這正是巴菲特想要的結果,他覺得GEICO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那為什麼他還袖手旁觀呢?“要想知道沃倫腦子裡究竟想什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伯恩回憶道。
毫無疑問,巴菲特想讓伯恩知道自己信任他。而且他必然也已經猜到一旦他顯示出這種信任,伯恩就不會使他失望。誰都可以說巴菲特是幸運的,除非說他總是幸運而外。
回想起GEICO經歷的坎坷波折,沃爾特。施洛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紐曼的兄弟,稱整個過程“十分悲哀”。“有的人成為了百萬富翁,有的人卻沒得到任何好處,還有的人甚至傾家蕩產。”GEICO創辦人的兒子利奧。古德溫在低谷時期曾作過償還保證,而本。格雷厄姆則徹底保留下了他的GEICO股票。在1976年9月,正好是保證償還結束之前,格雷厄姆在法國的家中逝世,享年82歲。
格雷厄姆逝世以後,評論家們常常提到巴菲特與格雷厄姆的方法論之間的偏離,巴菲特明顯地進步了。他不僅受過查理。芒格的影響,也受過身為作者兼投資者菲利浦。費舍爾的影響。他們各自都強調:一個好的經營完善的公司與從流行角度上來看的廉價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對他自己的經歷也有很大的影響。
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觀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比如:喜詩糖果公司裡,他找到了它的“內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