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西部人,卻是它的反叛者。他曾嘲諷說,應該戴上滑雪面罩的是銀行家,他也曾對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說:“在華爾街的高速公路上,你不會遇到多少麻煩。”
他曾經寫道,與其聽取投資銀行家關於是否成交的觀點,倒不如問一問理髮師他是否需要理髮。這些普通的、高談闊論式的思想使他成為該國過去某些基本的東西的原型,滿足了美國人對於真正英雄的需求。
這一直是美國世俗的傳說:來自中西部或西部的純真的平民,無論是政治家、銀行家、大的商人或其他人,抵制住了唯利是圖的東部人。這是這個國家興起的代價,這是一種記憶,純真的美國人被摧毀了。歐洲保留了王室,美國人的理念總是來自中部地區的自我創業者:林肯、吐溫、威爾。羅傑斯。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這也是巴菲特的信徒在奧馬哈所要尋求的。
傑克。紐費爾德寫羅伯特。肯尼迪時,說巴菲特不是一個英雄,僅僅是一個希望;不是一個神話,而是一個人。儘管足智多謀,但頗為奇怪。當他在巴黎時,他唯一的感受是對觀光毫無興趣,且倍覺奧馬哈的食物可口。他具有極強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這些個人特徵也惹了不少麻煩,一次當巴菲特正在馬撒葡萄園拜訪凱瑟琳。格雷厄姆時,一位朋友驚歎落日的美麗,巴菲特卻說他沒有注意,彷彿他有必要集中精力注意落日;即使是在加利福尼亞沙灘前的度假公寓,巴菲特也是連續數週地工作,從不去海邊。
像其他的天才一樣,巴菲特也付出了代價。由於在一個過於嚴厲的家庭中長大,巴菲特生活在一個情感封閉的氛圍之中,與他共事的很多人,即便在幾十年之後,都清楚他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甚至他的子女也很少見過他們的父親帶著某種表情,放鬆他那張嚴肅的面孔。
儘管巴菲特是一個主持人或說教者,但實質上是一個內向者。彼特。林奇(投資基金方面的天才),80年代拜訪了巴菲特,他為巴菲特的處所的平靜所震驚。巴菲特的案卷,整齊地按字母排列,看上去彷彿是上個世紀的檔案。和林奇一樣,他沒有交易員隊伍,也沒有電子螢幕,沒有價格圖表,沒有計算機,只有1929年以來的報紙和一隻古鐘,這兩件東西放在地板上,見證歷史,目睹了他們買了什麼、賣了什麼。林奇每隔幾周就剔除損失的股票,而巴菲特卻數年擁有相同的少數幾種股票,林奇感到悲痛,彷彿重溫過去。
巴菲特略帶現代色彩的東西是一架私人飛機,除此之外,他在鉅額財富的花費中難以得到什麼快樂,他不收藏藝術品或時髦的汽車,而對漢堡包情有獨鍾。他住在木製結構的房子中,並在同一條街道工作。他的消費愛好是工作,或者正如他所稱的,是遊說。正是因為如此,他揭示了交易的秘密,他將會因此而流芳後世。
前言
羅傑。洛文斯坦我是以一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該公司為巴菲特所控——的長期投資者及《華爾街日報》十幾年的財經記者身分開始研究沃倫。巴菲特的。
理論上,本書既有投資者對專業的通曉,又具備記者的客觀性。至於這些願望是否能夠實現,則需要讀者來作出判斷。
我於1991年秋開始創作這部書,當時巴菲特正致力於挽救所羅門兄弟公司。對於我的創作,巴菲特告訴我,他不會給予任何幫助,但也不會橫加干涉。他還特別保證,不鼓勵也不反對透過其他渠道獲得素材。他信守諾言,但是,巴菲特允許我引用他撰寫的大量文章,這就是極其寶貴的資料來源。
本書的完成得益於對眾多合作者的來訪,這裡有巴菲特的家人、朋友、助手及其他人,我感謝其中的每一位人,除極少數人要求不署名外,資料來源在正文中或角注中都有說明,只是有時資料出處為大家所熟知時才未做註解,例如,涉及巴菲特和另一方大多數來加註明的對話或事件,就是來訪另一方的結果。
我要特別提到幾個人,羅克珊。勃蘭特、肯。察思、鮑勃。戈德法布、斯坦。利普西、芭芭拉。莫羅和查理。芒格經我多次求助,伸以援手,他們進行調查的態度足以與最出色的記者相媲美。巴菲特的姐姐多麗絲、妹妹羅伯塔和他的三個子女蘇茜、豪伊、彼得都是忠誠的家人,為我瞭解巴菲特家族提供了極其寶貴與慷慨的幫助。
在計算機時代,《華爾街日報》的布魯斯。利維、《奧馬哈世界先驅報》的詹妮。豪瑟、斯蒂芬。阿拉德證明優秀的圖書館員依然不可替代。同時,我也感謝《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對我請長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