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新的分部,使得纖維材料在廠內就可以完工,然後直接銷給製造商——這樣就省去了加工者的環節。這一舉動對於新貝德福德而言似乎是明智的,但是它忽略了貿易中一個重要的事實。紡織商業是由非猶太人控制的,而加工者都是猶太人,服裝製造者也同樣是猶太人。“你要和他們做生意,就必須先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斯坦利。魯賓,紐約伯克希爾的一位銷售副總裁解釋說:“這是西伯格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它便是後來最終結局的開端。”
漸漸地,伯克希爾已如同一座牆縫越來越深的房子。在西伯格極力渲染紡織工業光輝前景的時候,紐約負責推銷公司來加工纖維的人士——他們稱它為“灰色貨物”——紛紛竊笑。生意就在他們面前眼睜睜地衰敗下去。有一次,伯克希爾的一位推銷員和一個客戶呆在第五大街上時,推銷員想推銷手絹布料。客戶指著窗外一位走進勞德&泰勒的女士說:“看見了嗎?所有的婦女都帶著手袋,每個手袋裡都有一滿盒的克里奈克斯面巾。這就是手絹行業的結束標誌。”
到1961年底時,伯克希爾只剩下7家工廠了。在前三年中,它把1100萬資金投回到企業之中。儘管紡紗廠增多了,生意卻沒什麼長進。它生產的“普通平紋”纖維無法在其他製造商的產品中脫穎而出,當競爭者充斥整個市場時,伯克希爾顯得孤立無助。於是在1962年,也就是它現代化改造完成的當年,它蒙受了220萬美元的驚人損失。
這時,西伯格和奧蒂斯之間的血緣宿仇終於激化了。這是因為西伯格打算把自己的職位傳給兒子。傑克。斯坦頓是一個高高瘦瘦,臉龐如石雕般堅毅的人,長得很像他的父親。但他朦朧的藍眼睛中流露出一絲憂鬱。傑克步西伯格之後塵進入了哈佛,也參加過世界大戰,還曾經在海軍扔出了不少好球,費城的運動學院曾邀請他來學校,但西伯格不准他去。西伯格這個極富責任心的兒子放棄了棒球,來到織布機面前工作,“和工人肩並著肩,渾身滿是油汙”。1962年,冷峻的傑克一躍升為主計長,年已70的西伯格打算再工作幾年以後就任命他為總裁。奧蒂斯和馬爾科姆。察思都覺得傑克資歷不夠,於是便開始秘密地物色另外的人選。
伯克希爾的股票在華爾街上受盡冷落。研究價值曲線的一位證券分析家理查德。蒂利曾在1955年推薦過伯克希爾的股票。那時的價格是1434 美元/ 股。接下來的幾年中,蒂利經歷了市場供過於求以及紡紗廠紛紛倒閉的局面。到了1963年年初時,股價跌到了8 13 ——比初始投資時大跌了45%。
但是這位紡織分析家胸中希望的火焰並沒有熄滅。1963年3月,蒂利報告稱伯克希爾現在的形勢比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的形勢要有希望得多,6月時,他不留餘地地跳出來,預測將有適量的季度贏利,而到了9月份,他卻不得不吞下一枚苦果子:
正如以前所估計到的,伯克希爾現在有可能會分裂成收益欄目。因為大量棉花織物製造商都迅速轉產到混合纖維上來,這一趨勢導致市場價格暫時處於疲軟狀態。
由於“暫時”的疲軟,“目前”沒有任何利潤。這種境況延續了8年時間。
根據經濟理論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經營不善,遲早會有投資者認為自己
能把它的資產派上更大的用場,於是將它接管下來,這一切就在巴菲特與蒂利松同時注意到伯克希爾時發生了。那時正是50年代,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霍華德。紐曼曾去伯克希爾考察過,然後便決定要買下它。
而直到1962年為止,巴菲特都不過是一個目睹公司經營慘狀的旁觀者。此時股價已跌到了8美元/股,而伯克希爾的營運資金價值16。50美元/股,看上去是個相當不錯的機會,於是巴菲特透過合夥人企業買進了一些股票。但是,他還沒有產生要接管它的念頭。他操作它的方式與別的股票並沒有什麼差別,而且也假想自己會持有它好幾年。
然而,隨著他興趣的逐漸高漲,丹尼爾。考因,他的一位紐約的經紀商朋友,為他找來了一大堆股票。1963年時,巴菲特合夥人企業已經成為了公司最大的股東。巴菲特暫時隱瞞起自己的股東身分,而由考因來充當自己的煙幕彈,在伯克希爾的董事會中爭到了一席之地。
後來,有訊息傳出來說考因的客戶是巴菲特。伯克希爾的銷售總監斯坦利。魯賓認識巴菲特,於是打電話過去詢問巴菲特是否有意要買進更多的股票。
巴菲特含糊其詞地說:“有可能,也沒可能。”但仍然沒有任何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