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衰世負有責任,認為這種階層沒有資格來開啟突破口,這一工作必須由根本不同的階層來做。他期待於王舉志的就是要他團結這種力量。可是,這必然會成為反政府的運動。——王舉志是這麼認定的。
“您是得出了結論而來見我的嗎?”林則徐問道。
“是這樣的。從您那裡拿的錢,我想最近就歸還您。您是政府的大官,用您的錢來幹我要乾的事,於良心有愧。”
“不需要您還。”林則徐平靜地說,“我早就預料到會是這樣。這絕不是我判斷錯誤。”
王舉志盯著林則徐的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暫時憋住不吐出來,面頰脹得微微地發紅。他慢慢地吐出憋住的氣,說道: “說實在的,我想也會是這樣的。”
兩人不覺相互微微地一笑。
“能見到您就很高興。”林則徐說,“我最近要調動工作,看來要離開此地了。”
“哦,上哪兒去?”
“還未最後決定,可能是武昌吧。”
“那是湖廣總督囉。……我向您恭賀啦!”
從巡撫變為總督,當然是晉升。名義上的職稱也將由侍郎升為尚書。
“您不應該說恭賀吧。”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舞弊(6)
“不,這……”王舉志苦笑了笑。
“我也想上什麼地方去一去啊!”王舉志說。
“是嗎,上別的地方去看看,將是很好的學習。尤其是您,跟我們當官的還不一樣,您可以自由地行動。”
“是呀,老是在一個地方,會變成井底之蛙。不過,我上什麼地方去好呢?”
“我要是您的話,我就去廣東。”
“廣東……”王舉志點了點頭。
“我的朋友龔定庵說現在的社會是衰世。確實是衰世。之所以變成這樣,有著種種的原因。當然,當政者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他們的罪過更大。不過,您也考慮過產生衰世的原因嗎?”
“最大的原因是,”王舉志回答說,“佔國民大多數的漢族處於滿族的統治之下。我經常說‘羞愧’,就是指這一點。實際上不是很羞愧嗎?”
林則徐是異族政權的高官。他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其次的原因呢?”林則徐問道。
“其次是人口增長太快。人太多了,農村越來越養不活這麼多的人,溢位來的人變為遊民。這也是自然的趨勢吧。”
“嗯,這是個原因。不過,我總覺得外國的影響今後將越來越大。遺憾的是,外國的技術看來要比我們前進一步,人民的生活今後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淺近的例子就是船。他們的船已經多次叫我們吃了苦頭。現在政府已經決定,準備把官糧的運輸由過去的河運改為海運。這些船在不久的將來恐怕都要改為洋式的。這麼一來,目前靠運河吃飯的數十萬人的生活將會怎樣呢?洋船的效率高,一部分人員雖可吸收進海運,但不可能是全部。民生恐怕必然會發生動搖。今後如不注意外國的動向,就不可能瞭解社會。”
“您勸我去廣東就是這個原因嗎?”
“是的,就是這個原因。”
兩人互相點了點頭。
5
數千農民躺臥在壩上,阻止溢洪放水,卻遭到槍擊而傷亡。——這類事情在正史上並無記載,只有透過前面引用的厲同勳的《湖河異漲行》(收入《棲塵集》)才能瞭解。
夏實晉的《冬生草堂詩錄》中有一首《避水詞》:
一夜符(命令書)飛五壩開,朝來屋上已牽船;
田舍漂沉已可哀,中流往往見殘骸。
還說:
御黃不閉惜工材,驟值狂飆降此災;
省卻金錢四百萬,慘使民命換取來。
徐兆英的《梧竹軒詩鈔》中也有這樣悽慘的詩句:
溝渠何忍視,白骨亂如麻。
還說:
骷髏亂犬齧,見之肺腸酸。
這些情況或者是不向中央報告,或者是報告了也不載於正史。
道光十六年底,在邵伯發生了襲擊河吏倉庫的事件。這件事也不見於官方記載。在該地漂泊的文人陳孝平的詩中,偶然談到這次事件不能向中央報告的原因:
盜掠絹綢八十匹,工具完存不敢報。
盜賊侵入收藏修河工具器材的倉庫,搶走了絹綢八十匹,而修河工具器材卻一件也沒拿。
修河工程的倉庫裡裝進了絹綢。這件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