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哦,偵察?”
“他們一個勁地要捅開我國廣州以外的港口。時機一旦成熟,恐怕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武力!?”透過長期的軍務生活,他深知清朝的軍事力量,而且也瞭解英國的海軍力量。清朝的舊式海軍是敵不過英國戰艦的,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了。
“這是將來的事情。不過,恐怕是不遠的將來。他們會用武力迫使開港的。”連眉毛也不動一動,就說出一些重大的問題,這是連維材一貫的作風。這反而會產生一種不尋常的說服力。
“難道就沒有什麼對付的辦法嗎?……”清國被英艦的炮火粉碎的木造兵船和淹沒在海中的官兵的慘狀,掠過了提督的腦海。
“英國武力的可怕,軍門大人恐怕也是瞭解的。對付他們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自己要強大起來。要造炮臺,造堅固的軍艦。”
“咱們既需要炮臺,也需要軍艦。可是,那要花很多的銀子。——當然囉,據說京師的一次賜宴,就足夠造幾門大炮。——問題是銀子呀!”
“能弄到銀子,不就行了嘛。”
“那是你的事。”
“關於這次英船,”連維材把話題拉了回來,說,“剛才說到偵察的事,看來重點可能放在民情、軍事設施和軍隊計程車氣等上面。”
“老子可不願讓他們看到這些。”提督的話突然粗魯起來,露出了他的本性。
“您說得對。不過,這艘英國船的背後有著鉅艦大炮啊!如果我們沒有東西能與它匹敵,即使在這裡能阻止他們上岸,那又能頂什麼用呢!?”
提督凝視著連維材的臉。
廈門過去曾是個風紀紊亂的城市,有所謂“大窯口”的鴉片批發莊和“小窯口”的鴉片零售店,在去年五月湖廣道監察御史馮贊勳要求嚴禁鴉片的奏文中,曾舉出廈門的名字,作為開設大窯口的事例。廈門當局為了挽回名譽,才不得不打擊了鴉片商人。一部分商人轉入了地下,表面上總算不敢公開進行鴉片的交易了。
“現在正好嘛,”提督歪著嘴唇說,“廈門暫時還算是模範城市。再說,還可以讓他們看看我的軍隊嘛。不會那麼丟人的。”他本想把話說得俏皮些,可是說到後來,話音有點兒發顫了。
當時清國的軍隊極其腐朽,尤其是世襲制的滿洲八旗的官兵更是不像話,不會騎馬的騎兵並不罕見。跟他們相比,廈門的水師確實是很傑出的。裝備姑且不說,士氣還是旺盛的。這與當時海盜猖獗,他們經常參加實際作戰大有關係。總之,福建的水師是名震天下的。這一傳統在清朝滅亡後仍然繼承了下來,現代中國海軍的高階軍官很多是福建人。
這支軍隊確實如陳化成將軍所說的那樣,讓別人看看也不會那麼丟人的。
“其實,今天晚上來造訪,並不是為了說這些煞風景的話。明天晚上如果有暇,想恭請大人光臨鴻園……”連維材改換了話題,拿出了請帖。
“哦,公子要外出?”提督接過請帖,開啟一看,上面寫道: 小兒統文年已十八,將赴北方遊學,特設薄宴,恭候光臨,並請賜教。
“大駕能光臨嗎?”
“根據目前情況,明天晚上還沒有安排。不過,因為那隻可惡的英國船,還不能明確地答應你。我儘量地擠時間吧。”提督的腦袋中,一直在考慮另外的事情。
望潮山房主人(7)
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在軍務之暇還是學習了很多東西。他自認為是一介武夫,其實他不單純是這樣的人物。在那個閉關自守的時代,在幾乎所有人都不瞭解外國的情況下,僅就他看見過外國船艦這點來說,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外國通,即便跟那些很有教養的達官貴人談話,一談到外國的事情,對方也等於是白痴。
關於英國船進入廈門港,那些達官貴人們是不可能採取妥當的措施的。
“好吧,這事由我來處理吧!”提督這麼想。
6
連維材離開提督官署,坐上了轎子。當天晚上他沒有回鴻園,決定住在城裡金順記的店鋪裡。
在去店鋪的途中,他一直閉著眼睛。“寂寞啊!”他低聲地對自己說。
這種孤獨感來自何處呢?
關於阿美士德號來航的問題,在整個廈門知道其真相的,僅有他和溫翰兩個人。這當然使他感到寂寞。不過,更難忍受的寂寞,是他感到自己的心中潛藏著一種魔鬼似的破壞慾望。
阿美士德號船長對清國官弁說是因為避風而入港的。但那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