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初次體驗加拿大198
在海外接受再教育199
勵志篇十二競爭策略三:取捨202
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202
以“取捨”創造競爭優勢203
人生要以事業為基礎205
13.進退維谷207
我要讀學位208
風雲突變210
我已是過河的卒子213
事態更為複雜214
終身的愧疚216
我只能向前看219
勵志篇十三我以我生為起點220
不要為自己找替罪羊220
客觀條件不是決定因素221
14.在美國讀MBA的日子227
阿克朗的學習生活229
餐館打工的日子230
前赴後繼闖美國233
勵志篇十四人生兵法公式:“3+3=1”237
發覺自己的潛力238
人生兵法總鉤架239
價值觀才是最大財富241
結束語243
往事不堪回首
2002年暑期,我與紐約理工大學的校長查爾斯博士一起訪問中國。他剛升任我們學校的校長,我知道,要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教育合作,就需要他的支援,要得到他的支援,就要讓他了解中國,而瞭解中國的最好方式是實地考察,“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我設法安排了這次以聯合國開發總署(UNDP)專案為名義的中國訪問。
我們先去了北京,然後是上海,在那裡的活動結束後,正式訪問也就結束了。同行的傑夫和馬教授還要再住幾天,而我和查爾斯則第二天離開,他去巴黎,我直飛哈爾濱。按預先的計劃,我將與美國GKV建築設計公司老闆理查德在那裡相會。我介紹他參加了哈爾濱一個地產專案的設計招標,他要來提交設計成果報告了,那也是很重要的事。
我們在上海時住浦東的金茂君悅酒店,據說那是上海最好的超五星級酒店。設施極其豪華、現代,服務素質也很專業,兩百多美元一天的房價,按紐約的物價標準來看,也是物美價廉的。
在離開前一天晚上,我到服務檯落實第二天去機場的交通安排。我和查爾斯校長的航班不同,但都要清晨離開。前臺的服務人員告訴我,酒店門前平時都有計程車等候,但若是太早了,就無法保證能及時叫到車。若要保證用車,可以預訂,但要先支付四百元人民幣。
我覺得那樣的收費也太昂貴了,真有宰人之嫌。但為防止意外,我還是為校長預訂了計程車,而自己就不願花這個冤枉錢了。我就要第二天早上在大門口叫車,就要“以身試法”。儘管出差費用都是報銷的,但我已習慣為學校省錢了。
第二天清晨,我退房後,走出大堂門口,服務生一招手,一輛計程車馬上駛了過來。這就證實了我原來的想法:這樣一家大酒店前,怎麼會叫不到計程車呢?
計程車司機是一位中年男士,胖胖的,頭髮都花白了,說著帶上海口音的普通話。他幫我安置好行李後,就駕車駛上了前往浦東機場的高速公路。一路上,他很健談,心情不錯,可能因為載到我這個遠端客,一趟車費一百三十多元,基本收益就有了保證。
當我們聊起社會形勢,他就變得憤世嫉俗;開始抱怨了。他又告訴我,在今天的中國,辦任何事都要有權,大家也都在利用權。就連酒店大堂的服務生,也以權謀私利。他們都向計程車司機收回扣。像他這樣不進貢的,是載不到長途乘客的,而他今天能載到我,那則是例外。因為時間太早,飯店前沒有別的計程車,他們沒有辦法,只能把這趟車派給他。
起初我只是以普通話與他交談。可無意間,我發現我們是同代人,同是68屆初中生,又同樣地在“文革”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去了農村。我為之一震,馬上改口說起一口流利的上海話:“阿拉(我)也是上海人。”接著,我說出了我的背景。
他也很意外,說:“可你看起來這麼年輕,我都不相信我倆是同齡人。”接著我們又談起了過去。當年我下放到江西農村,而他則去了黑龍江軍墾農場。共同的經歷,使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時代共鳴。
他極其感慨地說:“可我們今天的身份是完全不同了,你是美國教授,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那只是因為我運氣比較好,”我想安慰他。
“不,那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