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歲的她經歷了下面這個事件:一次父親酒後發瘋,闖進她和母親共享的房間,用一把左輪手槍從她頭上低空轟過,然後跑出房間。母親想打電話報警或請醫師來,這個女孩卻說:“我們應該告訴爸爸,他會幫忙的。”
顯然這個孩子必須先超越自己的忍耐極限,然後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她把感覺從知覺分了開來。現在我們比較能理解她信中的一句話,她說,如果幼小的她很清楚地察覺一切的話,對她來說那應該是一場災難;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父親仍然藏在她記憶中,不時出現在夢裡。她所經歷過的威脅與恐懼,假設她意識清楚,知道是父親所為的話,想必是情何以堪——害怕及沒有安全感早就爆發出來了。所以,她跳過了這一段,搶救父親良好、守護的形象,硬生生把受威脅的那個畫面抽離,彷彿要殺她的是一個陌生人;如果她向父親求助,他就不會再威脅她,變成意識中能幫助她的人,而她迫切需要這樣一個父親。要多大程度的害怕與絕望,才可以使一個小孩不得不具備這項能力,來處理這個事件!當然,這是一個噩夢般折磨她的特殊經歷,我們想象她當時暴露於危險之中,多麼害怕、絕望,而這就是她童年的寫照。她可以逃到哪裡尋求庇護呢?所以,她過的日子——除了上述的各種癮頭之外像夢境:事實上她從未活在真實的世界中,她總是等著被保護,根本看不清危險及威脅,與周遭環境漠不相關,避免再一次經歷創傷;她的酒癮等等也是逃離世界的徵象,最理想的狀況是根本沒有被生下來。我們也因此能夠理解,為什麼她睜著眼,雙手抱住膝蓋,沉到海里去,透過水她望向天空,覺得自己無比幸福。她躲到夢幻般的生活裡,逃過現實的浩劫,處於憂鬱和精神病的夾縫中,當不堪的真相打擊她時,這些可以保護她。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性無能的外交官
一位32歲的外交官因為長期性無能來接受治療,他的性功能障礙(並無任何器質病變)並非他個人的問題,也與伴侶有關,所以有下面的敘述:晚上他下了班回到家、洗澡、照料半歲大的兒子、喂他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妻子躺在沙發上抽著煙看書。他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大哥年少時血氣方剛,粗野又難馴服,母親因此很排拒他。他的直覺告訴自己,母親比較喜歡他:他是乖孩子,會討母親歡心。所以他把屬於男孩的、男性的特質通通剔除掉,幫忙做家事,整潔,守規矩,是母親的寶貝,相形之下哥哥很失色,但是他付出自己男兒本色的代價。他繼續在婚姻中扮演乖兒子的角色——比較像乖兒子而非丈夫——飾演他熟悉的人物,包辦所有事務,聽妻子指揮,因害怕妻子不愛他而沒有脾氣,一如當年,擔心如果反對母親的話,母親就不愛他了。他從來就沒有什麼需求,也不曾說過“不”。他的症候化解了所有的衝突:他用永遠無法滿足妻子來報復自己,懲罰妻子——但他一點兒也不感到愧疚,因為那是“身體的症狀”,面對這個症狀他束手無策;同時他也借這個來懲罰自己,他生吞下去對妻子的怒火——都在潛意識中進行。當他明白這些前因後果之後,決定突破重圍:平生第一次醉酒、抽第一根雪茄(母親不喜歡,所以他煙酒不沾),婚後第一次清晨四點才醉醺醺地晃回家,而不是一下班立刻回家。妻子非常吃驚,但很高興他總算回來了,她是位理智的女性,希望嫁的是個男人,而非兒子,所以笑著展開雙臂迎接他、誘惑他,於是他重振雄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生命的客體:憂鬱人格的行為模式
“自我價值令他們感到羞愧。”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恐懼以及避開恐懼在憂鬱人格者身上產生的作用。害怕“自轉”、作為主體、害怕被拋棄,以及害怕孤單一人、寂寞,屬於恐懼原型的第二種,與分裂人格者害怕別人接近、害怕付出是截然不同的兩極。不願成為自我、擁有獨立的個性,憂鬱者的性情必定充斥著歉疚,逐漸變成一個生命的客體。憂鬱的人也許覺得生活對他們要求太多,無力負荷,隨時隨地滿心不安。
日常徵候(1)
讓我們試著為憂鬱人格者的影象補上幾筆:如果一個人不希望成為獨立的個人,過度倚賴別人的犧牲奉獻,便失去了相對的自我價值。他退縮,有取之不盡的同理心、同情心,總是為別人著想,站在別人的立場,顧及別人的利益,感同身受直到與對方化為一體。更甚者,他同情心氾濫,設身處地,雖然這些都很正面,問題是憂鬱人格者陷入為人著想的泥淖中不可自拔,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自我;他因此失去自己的觀點,變成應聲蟲——可以說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