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公元前207年冬天,宦官趙高殺死李斯,自己當上了丞相。後來趙高又施計謀殺了二世皇帝胡亥。
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幾年後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割據的局面。統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由於二世皇帝隋煬帝的*,如此繁榮強盛的大帝國很快就滅亡了。隋煬帝公元604年即帝位,年號大業,在位13年。在位時期,他修建長城、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城,三徵高句麗,同時對國內百姓橫徵暴斂,導致了北方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命令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那裡。在他所乘坐的龍船到達江都的時候,部下共謀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了兵變。宇文化及逼迫縊死了隋煬帝,盛極一時的隋朝就此滅亡了。
漢朝與唐朝的巧合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之為兩漢。西漢的建立者是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東漢的建立者是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兩漢是中國在世界上非常輝煌的歷史時期。漢高祖至文景兩帝時期的漢朝,經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成為東方第一經濟強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戰敗後被迫向北逃竄。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大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發生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將中國人稱為“漢人”,而漢朝人對這樣的稱謂也很滿意,“漢”從此成為偉大的華夏民族恆久的代號。
而多年以後,中國又出現了一個唐朝,也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控制。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大周”國號一直延用到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唐朝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朝歷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兩個強盛的帝國之間有很多巧合之處:都前承一個強大而短命的王朝,都繼承了其豐富的遺產,並且除名義上的改朝換代外,實質上都幾乎是前朝的延續;都有一箇中興的過程,東西漢的承接與安史之亂前後的唐朝,都歷盡艱險而不亡;在開國初期,都有一個女人掌握朝政大權(漢朝是呂雉,唐朝是武則天),並且在權力迴歸後,都有一箇中興時期(文景之治和開元之治);都面對一個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而且都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並最終迫使北方民族走向衰敗;都大力發展西域,並統治西域廣大地區。
“獻”出帝位的亡國君
東漢末年,宦官干政、外戚專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終於爆發了“黨錮之爭”。此後統治集團愈加腐朽,豪強地主勢力惡性膨脹,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公元184年,在各種連綿不斷的小規模起義的基礎上,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了。在黃巾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東漢王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名存實亡。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相互混戰,極力擴張自己的勢力。
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漢獻帝劉協。在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劉協和少帝被宦官張讓和段圭綁架,遇到董卓。董卓與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認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遂有廢立之意。
公元192年,王允與呂布襲殺董卓,漢獻帝劉協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內訌,李傕將漢獻帝劉協劫走,將長安城燒成一片廢墟。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漢獻帝劉協,並且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不甘為曹操控制,於公元200年發衣帶詔密令舊臣除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使多人喪命。公元214年,漢獻帝想要聯合劉備、孫權殺死曹操,又因事情敗露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