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相當大的雜兵,以李哲目前擁有的騎兵力量,卻是不能將其盡數圍殲。
雖然說李哲對此早有預備,早早的派出了曹洪五千兵卡住了北邊綿延數百里的涇水,一邊掃蕩淨水北岸的韓遂勢力,一邊封堵這一群亂兵的北歸之路。另一邊,張繡三千騎兵佔據了西部的咸陽,像一個梳子一樣,不斷的濾去大隊的敗兵,收容俘虜。但是以關中平原的遼闊地形,這些只能說是應急措施,並不能擋住對方騎兵的更遠距離的迂迴。
接下來。一系列的追擊戰開始上演,夏侯淵和張繡兩部騎兵,一路西進。張繡部向南,進入扶風郡,沿著渭水,槐裡,美陽。郿國,雍縣,一路打到散關之下。窺視漢中張魯。
夏侯淵則是沿著涇水,一路西北而去,最終和曹洪會師於新平郡。圈住了北地郡新平郡和撫夷護軍部,卡住了河套西涼兩地胡人進軍的道路。全面收服了雍州。
但即使如此,在雍州內地四散奔逃的亂兵們,李哲對其仍然是無計可施,只能是搶佔戰略要地,採取遏制其機動範圍的戰術,慢慢的來清剿。騎兵和大平原地形上的戰鬥,開啟了一種新的戰鬥模式,李哲軍體系對其還不能完全的適應。
時間就在李哲軍進一步大規模的追擊和收容俘虜之中過去,進入了十二月。西北苦寒,野外生存愈加艱難。就是連李哲軍,在這個季節,也不得不開始減少出動,修養蟄伏。
而尚且混跡在雍州大部的西涼亂兵們就境遇悲慘了。離家鄉千里之遠,關中又被他們鬧得一片塗炭,遍野荒無人煙,沒有去處。在野外的他們最終面對的,也將是悲慘的凍餓而死的命運,若是不回頭向李哲軍投降。大自然,將親手將這群亂兵帶入地獄。
這個下場是顯而易見的。
如此,李哲基本完成了對關中局勢的掌控,開始認真的盤點入主長安所能夠繼承而來的諸多收穫。
長安是一個偉大的城市。甚至比洛陽更加偉大。正是長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啟了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歷史,而無數的東西方文明智慧碰撞產生的火花,交相輝映了整個西漢時代。它交通便利,商業發達,向世界展現了文明華夏擁有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向上的民族jīng神,鑄造了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漢代的長安城面積約三十六平方公里,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有十二座城門和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有五千五百米。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佔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宮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華夏曆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
居民區分佈在城北,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閭里“。市場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積廣大的上林苑,苑內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宮等。在城南有一組王莽時期建造的禮制建築。漢長安城一改戰國時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區、工商業區和宮殿區集中在一座城市裡,開創了中國大都市建築的典範,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的大都市文明,後世華夏曆朝歷代的都城都沿用了這一體系。
如今這座城市雖然歷經戰亂,幾經凋零,其儲存卻仍然要比洛陽好得多,尤其是幾座宮殿中的未央宮,主體建築依然留存,仍然能夠居住。李哲軍入住之後,就將此地經過初步修繕,成為李哲的駐足之地。
隨軍的各個機構開始全面接受長安城的各個部門,倉庫、官署、武庫、匠坐府等等,雖然其中大多數都已經殘破,但是其中還是有著很多值得一求的東西,文書官冊,地圖記錄等等,都是寶貴的文獻資料。
大量的現代時空歷史上只能從文書記錄上才能看到的一些東西在李哲眼前浮出水面,輝煌燦爛的文化寶庫讓李哲沉浸入接連不斷的驚歎中,在這個戰亂的時代,即使只是昔rì留存的一角的文明,都讓李哲為之讚歎不已。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收穫,就是在李哲看來華夏古代歷史上的一件曠世珍寶——古咸陽十二金人的最後兩座!
其大小不一,一座高達十米,重約六十九噸,另一座則是十二米,重約八十七噸,都是空心銅像,是十二金人中的最大的兩座,因為形制巨大,難以移動,才得以逃過了董卓的魔掌,沒有像它的兄弟們一樣,被董卓重新熔鑄作為銅錢。
這古咸陽十二金人,乃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六國之兵所鑄成的十二個大銅人像,就那樣一直存放在阿房宮前,以宣示秦始皇的赫赫武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