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分的排列中�屬於乾隆皇帝欽定的“永、綿、奕、載、溥、毓、恆、啟”中的“毓”字輩。1939年,毓嶦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位,他也是中國最後的恭親王。
命運的安排,毓嶦還是沒有成為皇子。
道光皇帝共有7子。長子奕緯、二子奕綱、三子奕繼早殤�四子奕即咸豐皇帝,六子奕訢,就是毓嶦的曾祖父。奕訢聰明好學,深受道光帝的喜愛。
1856年,即咸豐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8月12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9月18日,聯軍攻陷天津、張家灣和通州。21日攻陷北京東郊八里橋。僧格林沁等撤往北京城。咸豐帝令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負責求和事宜,自己從圓明園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
10月6日,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同日,在大肆搶劫之後,火燒圓明園。
10月13日,聯軍佔據安定門,北京陷落。奕訢代表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被割讓,大量主權喪失。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打擊,大清王朝,更加衰敗。
1908年10月20日,就在光緒帝駕崩的前一天,慈禧太后命醇親王載灃之子、3歲的溥儀“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次日,她頒佈懿旨宣佈溥儀“為嗣皇帝”。關於皇帝人選,朝廷重臣中有人曾提到第一代恭親王奕訢之孫襲恭親王溥偉。無奈慈禧擔心自己因此對朝政失控,最終還是把還在吃奶的溥儀放上了龍椅。慈禧這一選擇,改變的不只是大清朝的命運,還有溥偉和毓嶦的命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同時瓦解。 1945年8月17日,溥儀、溥傑、潤麒、毓嶦等9人在瀋陽機場被蘇聯軍隊俘虜。後徑直押往蘇聯,開始了為期5年的俘虜生涯。在蘇聯,主要任務是學習馬列主義,進行思想改造。毓嶦是一行人中年齡最小的。他每天除了正常的學習,還要服侍溥儀,幫助他疊被、收拾屋子、洗衣端飯�有時也到收容所的菜地乾點活。比照日本俘虜,蘇軍對他們是很寬鬆的。幹完農活後,甚至可以到周邊走走。
1950年7月31日,毓嶦和溥儀家族的其他成員,結束了俘虜生涯。在中蘇邊境的綏芬河車站,被蘇軍移交給中國政府。隨後,毓嶦來到了瀋陽。有訊息說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崗要接見溥儀等偽滿戰犯,毓嶦以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家和親人見面了,他歡呼雀躍。溥儀卻嚇得半死,他料定政府要槍斃大家了。接見的方式也特別,點到誰,誰就進去。總讓人想到冷森森的屠刀。當點到毓嶦時,他的腿也有些發軟。誰知高崗只是問候問候而已。
在開往撫順的車上,因為高崗的親自接見,大家興高采烈,各自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大家被送到撫順的一處建築物前,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那建築物四周被高高的大牆包圍,高牆上有帶刺兒的鐵絲網……大家步履沉重地走了進去,身後傳來“咣噹”的關門聲,毓嶦的心一陣陣發緊。接著傳來“嘩啦啦”的鎖門聲,這讓大家想起了鐐銬。
即來之,則安之。想開了,毓嶦倒坦然了許多。只是溥儀終日憂心忡忡�害怕被拉出去槍斃。大家被分別照相編了號。溥儀是981號,毓嶦是1025號。偽滿戰犯一共58名,969號以前是蘇聯移交的日本戰犯。之後,大家被安排在一間房裡的兩個大通炕上。接下來自然是學習改造。《新民主主義論》、《中國近百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以及幾本毛主席著作,是必讀教材。因為前途未卜,大家都心存疑慮。當時大家最害怕聽到的就是槍斃、殺頭等字眼兒。
最後的恭親王(2)
1957年的春節要到了。毓嶦的思緒總是無法自禁。一天,天大的喜訊砸到了他的腦袋上:他和毓罱、毓螗等十三人免予刑事起訴,被當場釋放了。走出監獄,毓嶦深深地呼吸了幾大口清新的空氣……
不久,毓嶦就一頭扎進了書法中。毓嶦自幼受家父溥偉的言傳身教,酷愛漢學。溥偉是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 被封為貝勒,光緒二十四年�1898 襲恭親王。曾位居正黃旗漢軍都統、鑲黃旗蒙古都統、正紅旗滿洲都統、宗人府右宗正、禁菸大臣等朝廷要職。在朝廷,溥偉屬文人官吏。他自幼舞文弄墨,書法技藝在宮內諸親王和大臣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父親的教導和督管下,毓嶦每天除了誦讀儒家經書外,還要規規矩矩、工工整整地書寫一篇大楷和小楷。稍有懈怠,溥偉就會撕毀讓他重來。後來,溥偉還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