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他們投入到一場場“戰鬥”中,這些“戰爭”最初可能只是表現為海盜遊戲。家長需要了解這一點,並認識到,成就欲是促進男孩充分發展潛能的重要動力之一。如果男孩的情感訴求被忽略,沒有獲得成就需要,或者說這種訴求沒有被當成一種力量得到養成和提升,男孩就缺乏前進的動機,他們的潛能就難以被充分發展,甚至他們的人格也會受到損傷。
李明的故事就是一個讓人嘆息的例子。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在我們的男孩身上。所以,請傾聽男孩的心聲吧,並且試圖與他們的腳步保持一致,他們需要建立起關於成就、勝利、贏、競爭……等詞彙的健康概念。
下次你會做得更好(1)
人們說,男孩是由蛇、蝸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很難將那些組成男孩的神奇又亂糟糟的因素說個清楚。開始男孩並不知道什麼是成就欲。他們知道有一些東西困擾著自己,但又說不出來。以下這些句子或許可以幫助男孩廓清思路:
“我喜歡盡最大努力去做成功一切事情”;
“我喜歡將我答應的事情辦成功”;
“我喜歡在某個專門專案上成為最棒的人”;
“我喜歡我能自豪地說我解決了一個難題”;
“我喜歡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這些信念佔據男孩的大腦,我們就應該相信男孩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難,斬荊披棘。遺憾的是,當男孩們開始建立這些成就需求的時候,很多家長卻起了壞作用。
傑瑞是個聰明的男孩,他很早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3歲的時候,傑瑞已經學會了閱讀和書寫,這使得父母對他寄予厚望。
傑瑞活潑開朗,熱愛生活,喜歡把自己的收穫與別人分享。然而,性格內向的爸爸卻很不喜歡他這種做。爸爸認為他驕傲自大,不夠謙虛,經常為此批評他。
有一次,傑瑞又讀完了一本有些艱澀難懂的書,他非常高興,不由得高聲唱起歌來。
“傑瑞,你又在嚷什麼!”爸爸皺起眉頭說:“讀完一本書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著那樣高興。”
“可是爸爸,這本書太令我愉快了,它那麼難懂,可是我居然把它看完了!”傑瑞抬起頭對爸爸說,他很想得到爸爸的肯定。
“哼,你以為只有你才有這個本事嗎?你以為我會表揚你嗎?你太驕傲自大了!”爸爸越說越惱怒:“不要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天才。我可以告訴你,你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笨蛋!”
爸爸說完這些,“砰”地一摔門,把傑瑞關在門外。傑瑞委屈又傷心地哭起來。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會這樣。他只是想讓父親分享他的快樂,並肯定它。然而,他發現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轉瞬間,剛才那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逝無蹤,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極為糟糕的感覺:我是個又笨又蠢的孩子!
人們再也看不到傑瑞臉上那種快樂自信的表情了,這個本來頗有才華的孩子最終一事無成。
家長們可能帶著惋惜和憤慨的情緒來閱讀這個故事。消極的評價對孩子的傷害是如此大,它可以毀掉孩子的自信、樂觀,將懦弱與自卑灌輸進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靈。成就感對被傷害的孩子而言是奢侈的。一個對自己喪失信心的孩子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
對孩子進行適時的肯定是重要的。這種肯定使孩子確認了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能力感到驚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顯得信心十足。當成就欲被一步步提升,孩子的潛力也被逐步發掘出來。
男孩需要肯定。肯定男孩就是給他提供最大的機會。男孩正透過父母的眼光看自己;父母的愛、理解、信任和鼓勵是男孩的強心劑。特別在男孩遭遇挫折的時候更是如此。
7歲的小名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因為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小名對學校的功課應付自如,甚至開始利用課餘時間自學高年級教材。
有一次四年級部組織運動會,小名報名參加了短跑比賽,可是得了最後一名。
小名難過極了,他還沒受到過這樣的打擊呢!很長時間過去了,他還沒從這種失意的狀態中擺脫出來。
“兒子,還在為那件事難過嗎?”爸爸問。
“是啊,我跑了最後一名,太丟人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的原因?”爸爸說:“你比同學們年紀小啊,他們的腿都比你長很多。”
爸爸繼續說:“我問過你的體育老師,他說你是同齡孩子中跑得最好的,這場比賽對你不公平。等你到‘四年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