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不大,但卻使土地變得溼潤、肥沃。想象一下,在這樣的早晨,群山、雲層、天空交相輝映,人們在地球上消耗的巨大能量,過去五十年突飛猛進的科技進步,所有河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汙染,人們在無休止的娛樂中消耗著能量,所有這些看起來是如此奇怪、如此病態。
今晨坐在陽臺上,時間似乎遠離了人類。時間是運動的,時間無處不在,學習的時間、行動的時間,時間是改變日常生活的手段。可以這樣理解:時間是學習語言、學習技能、製造飛機、組裝電腦、環遊世界必不可缺的;年輕的時光,年老的時光,日落的時間,太陽緩緩從山上升起的時間,長長的影子與慢慢長大的樹木,時間可以成就優秀的園丁、優秀的木匠等。在現實世界中、在實際行動中,學習的時間必不可少,非常有用。
在內心世界裡,我們也會這樣延展性地使用時間嗎?我們會把思考、行動、學習的方法拓展到面板內部的世界,拓展到內心區域嗎?比如希望,比如成就,比如自我提升。這聽起來很荒謬——從這樣變成那樣,從“是什麼”變成“應該是什麼”。有人認為,把暴力的相關特質轉變為非暴力,時間必不可少。
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那裡,俯瞰山谷,長長的、寬寬的,你甚至可以數清有多少排橘樹,果園打理得井井有條。你看著大地與山谷的壯美,忘卻了時間,但是要把這種感覺畫成畫、寫成詩,卻需要時間。也許,我們把時間當作手段,用於逃避“是什麼”,逃避我們是什麼,逃避未來的我們會怎樣,其他人會怎樣。
心理國度的時間是人類的大敵。我們希望心理進化、成長、拓展、充盈,能夠超越它現有的狀態。我們從未質疑過這種渴望與這種觀念的正確性。我們很容易,甚至很願意接受心理可以進化、充盈的想法,總有一天會得到平靜與幸福。但事實上,並不存在什麼心理進化。
一隻蜂鳥在花間飛舞,靜謐的光照很明亮,這個小東西充滿了活力。它的翅膀飛快地煽動著,節奏優美、沉穩,看似它可以前後移動。注視著它,感受著它的優雅,真是一件樂事。明亮的色彩、美麗的形態,如此小巧、如此迅捷地飛走了。電話線上有一隻仿聲鳥。此時,還有一隻小鳥落在樹頂,俯瞰著整個世界。它已經落在那裡半個多小時了,沒有挪動地方,但卻轉動著它的小腦袋觀察著,觀察周圍以確定沒有危險。現在,它也飛走了。雲層開始遠離群山,群山是如此鬱鬱蔥蔥。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並不存在什麼心理進化,內心永遠也不會超出現有的狀態。傲慢與自大不會好轉也不會惡化,人類普遍存在的自私心理也一樣,不會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表現本真。一想到“希望”這個詞包含了整個世界的未來就有點不寒而慄,從“是什麼”到“應該是什麼”的轉變,只是個幻想。其實,如果可以這樣形容的話,希望就是謊言。我們把數個世紀以來人類不斷重複的話當作真相來接受,然而,一旦我們開始提問、質疑,只要我們想要發現,不要躲在想象或是口頭虛構的假象後面,我們就能清楚地發現本真與心理、本我、“我”的結構。“我”不會成為更好的我。“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我”以為能夠做到,但卻依然保持著微妙的形態。自我隱藏在很多表象、很多結構之下,它的表現會時不時地有所不同,但卻始終是這個自我。這種獨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活動,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超越自我。。 最好的txt下載網
1983年3月17日 星期四 內在世界裡的時間與空間(2)
因此,可以看出並不存在自我的改變,只存在自私、焦慮、痛苦、悲哀的終結,這些都是心理、“我”的情感。只存在這些情感的終結,而這些終結不需要時間。這些情感不會在明天就終結,它們只在人們領悟了它們的運作之後才會終結。領悟並不僅僅是客觀地、毫無偏見地領悟,而是在完全脫離過去的情況下領悟。在沒有觀察者的情況下見證這一切——觀察者就是時間,雖然它非常想讓自己改變,但它始終是觀察者。記憶,無論多麼愉悅,都不是現實,它們是過去的事情,已經消失了、完結了、死亡了:只有在沒有時間這個觀察者的情況下觀察,人們才能看到時間的本質與時間的終結。
那隻蜂鳥又飛回來了。一縷陽光穿過雲層照射在它的身上,照亮了它的色彩與長長的細細的喙,還有快速煽動的翅膀。靜靜地看著這隻小鳥,不做任何反應,只是看著它,就是在注視整個美麗的世界,
“那天我聽你說時間是人類的敵人。對此,你曾簡要地做了解釋,這看似是一個荒謬的論點。此外,你還談到了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