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宗教與其他東西,時間不會改變這些。知識、經驗、定論永遠無法帶來全球化包容、全球化關係與全球化思想。
1983年3月25日 星期五 天堂的本質並不在時間與思想之中(2)
因此,問題是:在完全忽視時間運作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帶來“是什麼”的改變?有沒有可能改變暴力——並不是透過變得非暴力,非暴力不過是“是什麼”的對立面?“是什麼”的對立面僅僅是思想的另一個運動。我們的問題是:在不牽涉時間的情況下,能否改變妒忌及其所有相關性?要知道改變這個詞本身暗指時間——不僅僅是轉變,轉變這個詞是指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而是不用時間徹底終結妒忌。
時間就是思想,時間就是過去,時間就是動機。沒有任何動機(我們選用這個詞)會產生變化嗎?動機這個詞本身不是已經暗含著方向與結論了嗎?有動機其實不會有變化。慾望是一種複雜的東西,它的結構很複雜。渴望帶來改變或是想要發生改變,會變成動機,這種動機會曲解那些需要發生變化、需要終結的東西。終結沒有時間。
雲層慢慢地聚集在群山周圍,遮住了太陽,可能和昨天一樣,又要下雨了。世界的這個角落正處在雨季。這裡夏季從不下雨,在又熱又幹的時候,這個山谷就是沙漠。山的那邊是一片沙漠,開闊、無盡、荒涼。它在其他時候非常美麗,空間廣袤,這片廣袤使它成為了沙漠。春季過後,這裡會越來越熱,樹木枯萎,繁花凋零,乾燥的熱浪會再次洗滌萬物。
“先生,你為什麼說改變不需要時間?”
“讓我們來一同找尋這個問題的真相,不要人云亦云或是一味否定,而是一同來討論這個話題。人們接受的教育以及傳統觀念使人們相信:改變需要時間。這是正確的,不是嗎?人們利用時間從本來的狀態變得更加偉大、更加充實。我們不是在談論物理時間,不是在談論獲得實際技能所需的時間,而是在談論心理是否會超出現有狀態變得更好,達到更高層次的意識狀態。這是衡量、比較的全部運動。我們正在一起探討改變的含義,不是嗎?我們生活在無序、混亂、懷疑之中,我們反對這個,支援那個。我們在尋求獎勵,規避懲罰。我們想要安心,但我們所做的一切似乎帶來了困擾,這樣會令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無序。舉例而言,在做生意時,你不能雜亂無章,粗心大意,你必須精確、清晰、合理地思考。然而,我們對於心理世界卻沒有秉持這種態度。我們總是急於脫離‘是什麼’,不想理解‘是什麼’,想要略過引發無序的原因。”
“這點我能理解,”提問者說道,“我們都在逃避‘是什麼’。我們從未仔細認真地想過自己怎麼了,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試圖壓抑、忽略‘是什麼’。如果我們的內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我們從不會認真對待它。我們只想立刻消除這種痛苦,只要找到一些慰藉。我們總是掙扎著,想要找到沒有痛苦、沒有混亂的狀態。然而,越是想要理出規律就越會增加混亂,越會帶來其他問題。”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當政治家試圖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那些解決方案會引發其他的問題。這種情況一直在反覆。”
“先生,你是說時間不是變化的因素?我可以大體理解,但我不確定能夠真正理解。其實,你是說如果我有改變的動機,那麼這個動機就會變成改變的障礙。因為這個動機是我的渴望,我急於擺脫這種令人不悅的擾人狀態,想要達到更令人滿意的狀態,這會給我帶來更大的快樂。因此,動機或原因早已預示、擬定了結果,心理結果。這就是我的理解,我對你的話有了一些理解。我開始感受到改變不需要時間的含義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1983年3月25日 星期五 天堂的本質並不在時間與思想之中(3)
“現在讓我們來問這樣一個問題:存在不受時間影響的‘是哪個’的概念嗎?也就是說,在不看過去,不看記憶、名字、詞語、反應的情況下,觀察‘是什麼’——觀察那種感覺、那種反應,以我們所謂的妒忌為例。在沒有參與者的情況下,觀察這種感覺,參與者是指過去的記憶。”
“時間並不僅僅是日升日落,並不僅僅是昨天、今天、明天。時間更為錯綜複雜,更為難以琢磨。為了真正理解時間的本質與深度,人們必須思考時間是否存在終結——不是假想時間,也不是糅合了空想與浪漫的想象——而是思考在心理世界,時間是否會真真正正地走到盡頭,這才是問題所在。人們可以分析時間的本質,調查時間,努力探究心理的延續是真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