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又很高,因此,書的編寫進度很慢,做得很艱苦。劉歆需要幫父親準備資料,事情是挺多的。
劉歆這麼說以後,眾人也就各自回家。畢竟,大家手頭上也都各有自己的事情要辦。象揚雄就還要為他的《法言》奮鬥,那是一本模擬《論語》而作的書。揚雄鑑於諸子各逞其智,對聖人多有詆譭和歪解,迷惑大眾,就想寫這本書予以批駁,明辨是非。
回到伯母家,時間尚早,王莽躺在床上歇一下。朋友們的熱情,使他內心溫暖。他喜歡獨處,能獨立思考,但他也需要朋友,需要夥伴。他結交朋友,不是因為他們對他有用,而是因為他們和他相知,他們有共同的理想,那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感情。
王莽半睜著眼睛,往屋頂望去。待房子修整過後,就可以把母親和妻兒接出來了。大嫂和侄兒自然也是會隨著她們一起出來的。但是,家裡的地怎麼處理,這個問題要考慮。如果交給趙根和趙駒兩兄弟看著,這似乎是一種辦法。當然,可能交給族親更好些。因為,趙根和趙駒兄弟畢竟是外人,完全把老家託付給他們並不可行。傅姬應該隨母親出來,好幫忙做事。如果把地交給族親,趙根和趙駒兩兄弟也可以隨她們一同出來。不過,目前這似乎並不好。他們到長安來實在也幹不了什麼事情,他們暫時還是留在家裡比較好。可以把地託付給族親,而讓他們繼續在地裡幹活,謀一口飯吃。
“公子,公子。”
門外傳來男僕的叫聲,王莽因為在想問題,沒有聽到。
“公子,公子。”
男僕把聲音提高,這回王莽聽到了,便兩腿一蹬,起身下了床。他走到門前,拉開門。站在外面的男僕是舅父家裡的老僕人,有五十歲了,資歷滿老的,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張老頭,對後輩的僕人來說,這個稱呼也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呵,是該吃飯了吧,我想事情想過頭了。”
“還沒到吃飯的時候,還早著,是王夫人叫你到客廳去一趟。”
張老頭說。
“哦。是這麼回事呀,好的,我穿上衣服就馬上來。”
王莽心裡有些奇怪,伯母怎麼會急著找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通常有什麼事情,大都是在吃飯的時候交流,除非有些什麼特別的,比如,家裡來了重要的客人,或者是王襄的功課需要幫助,平時,伯母很少會干擾他。
“哎,張老頭,是家裡來客人了嗎?還是有別的什麼事?”
王莽再次開啟門叫住張老頭問道。
“沒有。夫人只是叫你去一趟。”
張老頭停住腳步,回過身來說。
“哦。好的。”
王莽關上門,穿上外套,大伯過世後,來的客人就少了。當然,仍會有老朋友不時來探望,象谷永、孔光他們,但次數畢竟也還是少了。也許是別的什麼事,但不管是什麼事,伯母叫著,他都很樂意幫忙。希望不是王襄出了什麼事,他可是伯母今後的依靠。王莽穿好衣服,快步走往前廳去。
“伯母。”
在前廳,他見到伯母在忙著收拾東西。
“哦,你來得正好,今天我在收拾你伯父的遺物,看到了這件東西。”
伯母對他說,並用手指著放置在廳中央的桌子。王莽順著伯母手指的方向,見到放在桌子上有兩柄劍,劍柄是玉做成的。
“來,你過來看一下,這是很好的寶劍。”
伯母走近桌前,拿起一把寶劍,然後放在王莽手中。王莽把寶劍從劍鞘裡抽出,劍首部分也是用玉做的,只見做工精細,劍鋒銳利。
“是很好的寶劍。”
王莽說。
“這對寶劍,說起來也有來歷,當年是匡衡為丞相時送給大司馬的。”
“哦?”
看著寶劍發出的光芒,便一股英雄氣便從心底升起。
“當年匡丞相與御史大夫張譚聯名上書彈劾石顯,但石顯在朝中是很有勢力的,皇上猶豫不決,就在這個時候,大將軍表態支援他們,使他們得以成功地促使皇上罷免石顯。後來,匡丞相便送這對玉具劍給大將軍,以紀念他們聯手為國除奸,伸張正義。”
伯母向王莽解釋說。
“伯父為國是一片忠心呀。”
王莽感慨道。
發生在漢成帝初年的石顯事件,在儒家全面主導中華文明的過程中,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事件。因為,這事件可以說是法家和儒家兩條路線的最後一場戰鬥。
之前,漢武帝雖已頒令“獨尊儒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