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根哈姆。除此,還有幾年前去世的電影製片人W?福克斯和哥爾德威等等。 但是,這並不是說猶太人都是富翁。在紐約市,有幾十萬的猶太人生活貧困,需要救助,可是因為黑人優先的生活保障政策,紐約的福利當局對此也是非常頭疼。 無論是在芝加哥﹑紐約,還是在洛杉磯,只要猶太人逛街,總能買到便宜貨。這可不簡單,日本人就不能用折扣價買到那些貴得離譜的高檔貨。 關於節儉,我們看一下猶太人商店陳列的廉價品就知道了。一般的猶太人消費的就是那些廉價品,比如說沒有香料的肥皂和沒有牌子的化妝品﹑餐具。看一眼猶太人開的店,感覺不到生意興隆,只有寂寞和哀傷的感覺。  '返回目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落伍的日本廁所
人們對猶太人的印象,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無的,都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這種情形是不是也發生在我們日本人身上呢? 雖然外國把日本叫做“有錢人的日本”,但實際上,日本人住的是“雞籠”或者說是“兔子窩”。我們雖然有家電之王松下電器和摩托車之王本田,但我們大多數日本人只能住在火柴盒般的家裡。我們終日忙碌,只能勉強維持擁有電視﹑空調和電冰箱的生活。日本人組團去外國旅遊也是因為日本的旅遊點人滿為患,只能去人口密度比較小的國家。 最能表現當今日本貧困的是商品房的廁所。當入完廁起身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會把頭撞到面前的牆壁上。 我想,世界上恐怕沒有比日本的廁所更不方便了的吧。西式的廁所不盡人意,日式的更是又小又短。人們一邊擔心著是否會弄髒坐便器,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面前的牆壁。 無論是在歐美,還是在中東和東南亞,廁所的大小是和住宅面積相對應的。戰前,日本住家的廁所也比較寬敞,體現了人性存在的最起碼的空間。 但是,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它的經濟水準建立在對人性最基本的空間的犧牲之上,是建立在把我們當作沒有物慾的動物的基礎之上。這樣說來,現代日本的繁榮是粉飾的結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裕。我們日本人在諸如廁所事情上的苦惱,外國人怎能體會呢? 即使是這樣,最近90%的日本人認為自己中產階級,真是不可思議!這種奇特的現象無論是在猶太人還是在歐美人中都不會出現。如果把擁有電視﹑冷氣機和電冰箱這三種電器作為中產階級的標誌,那應該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吧。 凱迪拉克是豪華轎車,可很少在高階住宅區看見。經常看到的是通用﹑福特這類高階轎車和賓士這類經濟型轎車。在洛杉磯,如果你想找凱迪拉克,可以去黑人(當然只限於那些靠收保護費生活的懶惰的黑人)聚居的地方。他們竟相購買用了兩三年的半新凱迪拉克,在重新打磨﹑上蠟﹑整新之後,就得意地把車停在自己的家門前。這是他們用顛倒的價值觀來掩飾自己慘淡的處境。  '返回目錄'  
經濟自立與儉約精神
要成為中產階級中的一員,第一要件應該是創造出屬於普通人經濟水準的生活吧。但是,只在物質上擁有中等水平的生活用品,就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免不了被認為有爆發戶的劣根性。 要想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員,最重要的要看他有沒有一種深層次的意識,即“我是在沒有他人照顧的情形下獨立生活的”。要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必需有一顆獨立的心。在這一點上,90%的日本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我想這是源於“自己不想做受別人照顧這種令人羞恥的事情”這種民族傳統的羞恥心。這樣來看似乎更正確一些。 猶太人雖然是一個小的種族,但他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秘密之一就是他們在經濟上的獨立精神。猶太人在飯後唱的祈禱文中有這樣的話:“上帝啊,制止我們從別人那裡借錢和領受禮物吧!讓我們藉助你那寬大神聖的雙手吧!無論在哪裡 我們的行為都不會使您受辱。” 猶太人把尋求別人的幫助視為恥辱,這和我們日本人是一樣的。不論多麼貧困,不論怎樣在低谷裡掙扎,仍然保持這個意識,以鮮明的獨立精神繼續生活,這就是猶太人的面貌。否定對他人的依賴和順從,獨立地生存就是猶太人靈魂的根源。猶太人明白,要想取得獨立和自由,必需學會忍受貧窮。所以,有很多猶太人拒絕政府的生活保障,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即使這樣,他們也決不向貧窮妥協,而是不斷地嘗試怎樣重新站起來。這就是猶太人和其它小種族,例如美國的黑人和歐洲的吉普賽人的區別。 我在洛杉磯的猶太大學教書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叫亞伯拉罕?拉姆。他五十多歲,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