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教和基督教,所以,在他們的思想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投身於超越宗教限制的無窮世界的雄心。馬克思創造出了新的理論代替猶太教的彌賽亞思想,即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共產主義理論。前者認為,在人類歷史的盡頭,社會出現戰亂和暴虐,這時,救世主彌賽亞會給各國帶來永久的和平。馬克思則認為,對於資本家的壓榨和掠奪,無產者會堅決地起來反抗,最終用自己的雙手使社會發生質的變化,達到真正的平等和安寧。其實,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也是受到了彌賽亞思想的啟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對彌賽亞思想的時代背景和創造和平的人物進行了恰倒好處的替換。 至於愛因斯坦,他曾經說:“有一種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援著全宇宙的科學法則和自然界的執行變化。如果我們將這種力量稱為上帝,那我就要向這位上帝低頭。”他的這種告白,並沒有否定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他所拒絕承認的可能是作為“逐利信仰”物件的上帝,可能是作為神話敘事詩中主人公的上帝,也可能是神學討論中觀念上的上帝。但是,從承認有支援全宇宙真理法則的上帝這一點來看,愛因斯坦的思想是忠實於《聖經》思想的。 阿爾扎克稱自己是“不是猶太人的猶太人”。“不是猶太人的”這半句可以理解為“不是猶太教徒的”。他突破狹隘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框框,看透世界的本質。他的生存方式反映了猶太人在長期離散的歷史中形成的逆來順受的特點。他受猶太人生活的薰陶,對宗教傳統有一種感傷的情懷。這種感傷不強調合理主義,卻在他的內心深處割捨不斷。 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如果有真心想皈依基督教的,也是在考慮從社會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益處,在尋求生活方便的基礎上成為基督教徒的。但是,猶太人一旦皈依基督教,就不再是猶太人了,而且也不會被基督教徒認為是基督教徒的兄弟。從道理上講,“主的光輝下,四海之內皆兄弟”,他們可以成為分享這種兄弟之愛的朋友,但在感情方面,會有類似“他是猶太人的基督教徒”的區分意識產生於周圍的基督教徒中間。這種意識的存在是一個逃避不了的現實。他本人也會有“我的身體裡流動著猶太人的血液”這種內在的意識,而且很難擺脫。結果,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不斷受到內在的和外來的“猶太人意識”的折磨。 由猶太教向基督教皈依的最著名的例子有十七世紀荷蘭的數學家和哲學家斯賓諾莎﹑近代的英國政治家B?迪斯雷利(1881年卒)﹑德國音樂家F?門德爾松(卒於1847年,為摩西?門德爾松之孫)﹑法國哲學家H?伯格森還有此前在美國任國務卿的H?基辛格。在15世紀發現美洲大陸的探險家哥倫布也在西班牙皈依了基督教,成了一名猶太人基督教徒。 所以,“猶太人永遠是猶太人”這句話意味著一名猶太人即使成為無神論者或是皈依其它教派,“猶太人”將是伴隨你一生的烙印。即便是他們的子孫,如果能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流動著猶太人的血液,那就有重新成為真正猶太人(或猶太教徒)的可能性。 對於“誰是猶太人”這個問題的解答到現在還非常複雜,但一直在修正和發展著。現在,我想用以上的這些討論為這個問題先打上一個句號。綜合前面所述,猶太人就是猶太人或是猶太教徒的後代或是帶有任何猶太人意識的人。這要求他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背景能體現猶太教的思想。要認識猶太人,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  '返回目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關於節儉
簡樸讓人接近上帝 奢侈讓人招致懲罰 ——猶太格言 人們一聽到“猶太人”三個字,經常會聯想到貪婪狡猾的猶太商人。也有很多人深信猶太人都是有錢人。這種形象可能是從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出現的反面角色夏洛克和歐洲財閥羅斯柴爾德家族身上演變而來的吧。這也難怪,猶太人經商成功,很多人已經在實業界嶄露頭角。作為一個很好的例證,美國前財政部長M?布魯門切爾,這位卡特總統的經濟參謀,就是從民間選拔上來的。 他的一家在1947年逃離納粹的魔掌,從歐洲來到美國。剛來的時候,身無分文。但是他十分努力,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經濟學。畢業後,他當上了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那時他才三十一歲。十年以後,他成為美國企業本迪克斯的總經理。在這期間,他還擔當國務卿經濟顧問一職。他如此迅速的成功與尼克松時期的國務卿基辛格的經歷同出一轍。 現在不妨介紹幾個在當今世界很有名望的猶太實業家。他們是紐約時代公司的老闆查魯茨﹑百貨業翹楚S?古多曼和休拉爾斯以及美術商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