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汪某政府,現在想屁股一拍,一走了事,那是絕對辦不到的。這仗,是一定要打下去的。
2
中日經過幾年交戰,日軍死傷嚴重,兵員枯竭,戰力下降。更嚴重的是日本國民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戰前1936年度,日本武器生產只佔國民收入2%,在整個工業系統中的動員率為4一5%。日本經濟界認為。武器生產保持在這個水平上,可以刺激國力增長,保證國家作戰能力和國力同步發展。
由於日、中戰爭爆發,日本的軍工生產急劇上升,在整個工業系統中的動員率:1938年增至12%;1939年增至16%:1940年增至26%;1941年增至30%;1942年增至35%;到了1943年,整個日本工業系統中,有百分之四十八的廠礦在造槍、造炮、造子彈。造成日本工業的驟然衰退,到達了崩潰的邊緣。
日本是一個能源、資源極度貧乏的工業國家。由於美國的廢鋼鐵、石油等物資對日禁運,其他國家也步美國後塵,紛紛與日本斷交禁運,使日本工業斷了源,完全被卡住了脖子。
1940年,日本和所屬殖民地朝鮮等地嚴重乾旱,稻穀產量大減產。這就使日本的大米和食鹽供應出現了恐慌。以後,逐年感到吃飯困難,只得依靠在外國的佔領軍就地搶糧和掠奪被佔領國的資源過日子。
日本人自己吃不飽肚子,卻揹著個大大的包袱——汪精衛的“新中國”。
汪精衛“還都”不久,南京城內鬧起了米荒,物價飛漲,市民震怒。不僅貧民百姓買不到米,連偽南京政府的官員、警察都買不到米。汪精衛只得向日軍請求緊急援助。
1943年以後,汪精衛偽政權統治下的疆土上,更因物價暴漲而瀕臨絕境。日本人不得不傾囊相助,以防止南京政府崩潰。7月14日,日軍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決定,對華提供緊急經濟援助,由日本向華中和華北災區,一次運送黃金二十五噸。
作為對日本的報答,汪精衛號召偽區人民大量撿拾破銅爛鐵,支援日本。
在長江中、下游兩岸地區到處都可看見收購廢舊金屬的人。
在武漢市,日本僑民團組織了許多婦女小分隊,到處開展獻鐵宣傳。有的小分隊守候在各劇場門口,要求入場的觀眾憑票捐出廢舊金屬一塊。無論是一個硬幣或其他什麼破銅爛鐵,多少都得帶一點,否則,不許進入劇場。
汪精衛統治下的長江中、下游流域各縣政府,都成立有合作社。偽南京政府命令合作社在各地強制收購五金物資,以供日本造槍造炮造子彈之用。
日本奇襲珍珠港之後第五天,武漢地區的日本憲兵配合警備隊,半夜以後突然宣佈特別戒嚴,禁止行人和車輛通行,禁止街上居民向樓下張望。日軍卻趁機開出大卡車,分別將武昌和漢口市區的下水道的多孔鐵蓋板全部撬走,裝上輪船運回日本。
汪偽人員將武漢城所有大、中型房屋上的金屬構件,如鐵門、鐵梯、銅鐵欄杆等等下了個精光,
汪精衛為了把獻鐵運動搞得“熱火朝天”,指令各地成立獻鐵委員會,專管此項活動。偽南京市府的獻鐵委員會更是一馬當先。積極活動,大收爛鐵若干卡車。
偽上海市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回收廢金屬運動。提出第一期回收鐵類三萬噸,銅類五百噸,以及鉛、亞鉛、鎢等有色金屬若干噸。上海公共租界共有鐵門二十八扇,每扇重達三噸,全部被獻鐵大軍席捲而去。舊租界鐵製路牌共計八百零八塊,也被獻鐵運動全部掠光。
被深陷於中國戰場的大日本帝國的日子,絕不比蔣介石好過。
3
根據汪精衛對同盟國宣戰後的需要,日本方面允許並幫助其組建、擴編包括保安隊、警察部隊在內的九十萬人的偽軍。
1943年3月6日。
日軍大本營就組編汪精衛的偽軍一事向中國派遣軍發出第1454號指示,即《中國方面武裝團體整備指導綱要》。指出擴編整訓後的汪偽軍由原來“維持和平”、“治安”的職能,轉變為野戰軍性質,擔負協助日軍作戰和獨立地對蔣介石軍隊作戰。
1943年春季,以武漢地區汪偽軍打頭陣,發動了對鄂中玉勁哉的進攻和圍剿。這次戰事是汪偽軍轉變職能後的第一次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大規模作戰。
中國陸軍第128師師長王勁哉,是抗日戰爭中一個特殊的人物。王原為楊虎城西北軍的一個旅長,抗戰初升為新編第35師師長兼開封警備司令。在徐州會戰中立下戰功,曾受到蔣介石傳令嘉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