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上下,輿論一致譴責宜昌保衛戰的指揮官陳誠,使這麼蔣介石的重臣的赫赫威名一落千丈。他不僅受到國民黨內、軍內和政府內一些要人的圍攻,民眾對此也非常氣憤。在當時的國民參政會上,有人公開散佈“不殺陳誠不足以謝國人”的言論。
陳誠認為宜昌失守的原因,與李宗仁在關鍵時刻判斷失誤,抽調江防軍主力北上有直接關係。他陳某隻是在戰役中途臨危上陣,當時敗局已定,決非他陳某過錯。宜昌失守,他陳某實為代人受過,招來恥辱。
但他覺得自己有口難辯,負辱回到重慶,自知丟失國府都門罪責匪淺,哭喪著臉前去見蔣介石,請求處分。
蔣介石叫他坐下,好言相慰,說:“宜昌守不住,早已在我意料之中。當時五戰區的情況就那樣兒,我是因為沒辦法了才叫你去抵擋一陣子的,對此,你不必過疚。”
陳誠對蔣介石的明斷感到敬服。對李宗仁不主動承認自己責任,一直悶著不吭聲,聽憑輿論對他陳某的攻擊,而對李心懷不滿。
4
1940年夏季。
蔣介石和重慶國民政府面臨的局勢是異常嚴峻的。
日軍佔領宜昌,如同一把鋒利的鋼刀,將第五、第九戰區對武漢形成的銅牆鐵壁似地防禦體系,給劈為南北兩半。“鋼刀”的峰刃直對著陪都重慶。
此時,國際局勢亦風起雲湧,急劇變化,就在日軍攻佔宜昌之時,華南日軍又向法屬印度支那國境出動,切斷了經由越南進入中國廣西、雲南的國際援助路線。
7月中旬。英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與日本簽訂協定,宣佈封閉滇緬公路三個月,規定在此時間內,禁止軍械、彈藥、汽油、載重汽車及鐵路材料等抗戰物資,經緬甸運入中國。
重慶和整個西南數省各大中城市上空,幾乎每天都有上百架日本飛機編隊臨空,向下傾倒炸彈。在炸彈的轟隆聲中,大地在瑟瑟打抖。在流血和燃燒。
人心惶恐不安,一日數驚。
為了安頓民心,鎮靜內部,蔣介石在中央電臺發表演講,說什麼重慶國民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抗戰到底,堅持獨立自主地抗戰方針,以不變應萬變。
來自長江方面的危機最為緊迫。
反攻宜昌,至少在目前狀況下是無能為力的。北岸李宗仁的第五戰區部隊,被日軍緊緊擠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