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最後,當然是司令長官薛嶽的意見佔主導,仍按老辦法佈置兵力,迎擊來敵。薛嶽唯一接受了一點新東西,就是鑑於最近蔣鼎文的長官司令部被敵打掉,使一戰區陷入大混亂的教訓,為防萬一,決定將第九戰區長官部轉移到長沙以南約二百公里的耒陽。
薛嶽佈置完兵力,就帶著長官部人員去了耒陽,並將第九戰區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上報軍委會及蔣介石。
薛嶽剛到耒陽就收到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指出第九戰區的敵情判斷不合實際,過份樂觀,兵力配置存在問題,令其迅速變更部署。
薛嶽對此不予理睬。
不一會兒,電話鈴便響了起來。薛嶽拿起話筒一聽,原來是白崇禧的長途電話。
白崇禧說:“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日軍在湘北集結的兵力,大大出乎我們原來的預料,其戰力絕非到長沙就達極限,就是到了衡陽也未必達到極限。因此,我和何應欽總長的意見是,放棄長沙,固守衡山,在淥水以南與敵決戰。”
薛嶽在電話中對白崇禧說:“長沙為湘省中心,第九戰區配署數十萬大軍於此,如果不守長沙,還有何顏面見湘中父老?長沙必須死守,主力在淥水以北瀏陽以西地區與敵決戰!”
白崇禧說不動薛嶽,兩人又在電話上吵了起來。
薛嶽認為,你白崇禧純粹是蹲在重慶瞎指揮。想想1939年9月第-次長沙會戰,你和陳誠跑來潯口,不是也說長沙守不得嗎?結果怎麼樣?三次長沙會戰都打下來了。按我薛某人的辦法,次次凱歌高奏,你蔣委員長,你統帥部的大員,也得次次為我掛勝利的勳章。
白崇禧深知要說服薛嶽這牛脾氣太難。現在他有那三次長沙大捷為理由,別人更是難以動搖他的態度。實在說,在湘省方面的戰事中,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他薛嶽。何、白二人只好默默禱搞:但願這次也像前幾次一樣,一切都如薛將軍預料的那樣,再打一個長沙大捷。
5月27日,拂曉。
湘北大地。日軍在橫山勇指揮下,第一線兵團同時發動了進攻。
左路兵團(外線精銳兵團):第3、第13師團,從崇陽沿湘、贛邊境山嶽地帶,向南猛插。左路兵團的第二梯隊為第27師團等部。
中路兵團:第68、第116師團,從岳陽地區突破第20軍防線,直向長沙撲來。中路兵團的第二梯隊為第58、第34師團。
右路兵團(外線兵團):第40師團、獨立步兵第106聯隊、獨立混成第17旅團、獨立第5旅團、軍直轄針支隊、海軍艦隊、陸戰隊等部隊,從洞庭湖水域向南進攻。
前線已在激烈戰鬥。
長沙,湖南大學內。
奉薛嶽之令守衛長沙城的張德能第4軍,戰區代理參謀長趙子立隨帶特務營,戰區炮兵指揮官王若卿率炮兵第3旅,此時正在大學內召開“三方”會議,研究兵力配備和步、炮兵協同作戰問題。由於薛長官僅指定張、趙、王三人負責守城,卻沒明確這三人中誰為統帥。因此,職責不明,三馬同槽,誰也管不了誰,造成指揮混亂。
會上,三方一致認為日軍將以大的兵團進攻長沙。但在兵力部署上,卻各執己見,相持不下。
趙代參謀長提出:“長沙只應作為一個持久的防禦點來遲滯、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以爭取時間,以利於我機動部隊的集結與決戰。因此,應將第4軍的兩個師和炮兵置於城西嶽麓山,一個師放在城裡。只要嶽麓山陣地能確保,長沙城就可確保,就是在長沙城不能確保時,由於主力在嶽麓山這邊,也可掩護城裡那個師西渡湘江,免遭日軍殲滅,向西或向南撤退也來得及。”
張軍長的意見與趙代參謀長針鋒相對,主張將主力放在城內死守。決心親率兩個師住進城去,一個師放在湘江西岸嶽麓山。
在雙方爭執不下時,張德能搬出薛長官這塊王牌壓人,說:“第4軍將主力放在城裡,這是薛老闆指示的。”
張德能軍長是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的侄兒,與薛嶽關係當然密切。有了這層關係,張軍長當然沒把趙代參謀長放在眼裡,一味地按自己的主張行事。他將第90師放在嶽麓山這邊,自己親率第102師和第52師住進城裡,軍指揮部設在城內坡子街中央銀行的防空洞裡。
6月6日。
日軍右路兵團突過洞庭湖水系,佔領沅江,並將第六戰區南下救援的王耀武集團軍阻擊於益陽地區。同時,敵以有力之一部繼續南下,於6月16日攻佔長沙西面戰略要地寧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