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團尖綱!”
張:這什麼意思啊?
郭:說工作組來了,換點別的。
張:換點好的。
郭:可是有的那老先生,不會別的,一聽來了說到半截,怎麼辦呢?有辦法!把聲音壓下來,小點聲說。結果受到了批評。聲音小,不好好說,這也不行這個。這是解放初期。文革的時候,史無前例,不光是相聲,所有藝術界,全受到了衝擊。
張:整個社會都受到了浩劫。
郭:所有的名家都受到了打擊。這是當時很無奈的事情。
張:對。
郭:馬志明馬先生,跟隨他的父親相聲泰斗馬三立,下放到天津南郊。生活條件很苦啊,連飯都吃不飽,多虧少馬爺聰明——偷老鄉的蘿蔔。(觀眾笑聲)
張:這也是被逼無奈。
郭:偵察好了,有一蘿蔔窖。擰開門自個兒就進去了,往懷裡裝——天津特產青蘿蔔。
張:衛青兒。
郭:一個,倆,仨……正裝著呢,地窖門一開,進來一人。嚇壞了——這要是逮著,得要了親命啊!
張:老鄉來了。
郭:趕緊低頭,這主兒進來收蘿蔔,摸著摸著一把摸到馬志明腦袋上,一摸這不像——蘿蔔纓哪有這樣的啊!少馬爺“嗷”一嗓子,這主兒“噌”就出去了。等了半天沒動靜,馬先生就出來了。左一瞧右一瞧沒人盯著,這才踏實了。上哪吃去啊?找無人的地兒吧,誰要瞧見自己偷蘿蔔吃罪過兒大了!奔廁所吧。來到廁所,廁所沒人,蹲在儘裡頭,拿耳朵往外聽,正聽著呢進來一人——謝天順。
張:他那搭檔。
郭:也是說相聲的。“解手啊?”就蹲到靠外邊了,裡邊一個外邊一個。馬先生心說你快走吧,二十分鐘!“天順,天順,還不走?”“啊,你還不走啊?”“我……沒事兒,不要緊的。”三十分鐘過去了,謝天順一伸手,打懷裡掏出一蘿蔔來。(觀眾笑聲)馬先生樂了——剛才是你啊?(觀眾笑聲)
張:瞧瞧。
郭:當時很辛酸的往事,擱到現在,是一個笑話啊。
張:可不是嘛。
郭:八十年代的時候,相聲得到了復甦。
張:整個社會也復甦了。
郭:大批的演員紛紛又走向了舞臺,但這會兒也有大批的相聲演員以外的人士,以種種藉口混到我們這行來了。
郭德綱: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5)
張:當時相聲淨走穴,缺人。
郭:怎麼辦呢?沒學過的,“現汆兒”!說兩句就敢上。當時這批人啊,現如今也成為中流砥柱了。
張:有這麼一批人。
郭:為什麼相聲不好聽呢?張先生說過:咱們相聲界從業人員很複雜。張文順先生的話。
張:哎,對,這行兒門檻兒太低。
郭:有些人從南到北,四處走穴,有掙錢的有不掙錢的。當然了,也有留守在劇場裡演出的。
張:也有堅守陣地的。
郭:比如說北京茶館裡邊有一位孫寶才先生,
張:孫大爺,一直在舞臺上。
郭:九十多歲高齡,依然在舞臺上演出。
張:就在老舍茶館。
郭:表演雙簧,九十多歲啦!當初咱們###同志親自接見過。
張:當時的國家主席。
郭:握手之後,楊先生往這邊去,孫大爺回頭問別的演員——這人是誰啊?(觀眾笑聲)說“這人是###。”“哦!誰徒弟啊?” (觀眾大笑/鼓掌)
張:咳!這位不知道###是幹嘛的!
郭:大夥直給解釋:“別胡說!那是國家主席!”“哦!我說他不喊師哥呢!”(觀眾大笑/鼓掌)真事兒!
張:這歲數的老藝人了!
郭:九十多歲了。但是呢,雖說是堅守陣地,可有一樣兒,這個演出是為了旅遊團演出,老爺子八年了就說一段兒,想換一段兒,劇場方也不讓。只能落一個有名無實。這對相聲不是什麼好事兒。
張:是一更大的損失。
郭:所以呢,後來我們也提出來了:相聲要想二次繁榮,必須要回歸劇場。一九九六年的時候,我們首先提出了這個理念,並於同年開始了這項活動。在我們之後,一九九八年,天津於寶林先生,也發起了相聲大會。二○○三年,北京其他的相聲演員也終於在劇場裡說相聲了,在這一點來說,應該說我們和張先生是這個事情的發起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