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了一分鐘,然後消失了。“奧芬?安妮”已經完成了她的使命。
“但是,所有的這些火箭都是純粹的拋射物:人類還不能升到大氣層以上並安全返回地球。第一艘載著一個飛行員到達二百英里高度的載人飛船是1962年發射的‘南極光’號。到這個時期為止,所有長軌火箭的研究都基於澳大利亞沙漠上巨大的試驗基地。
“在‘南極光’號之後,又有了其他的更強有力的飛船。1970年,朗斯代爾和麥金利乘一艘美國飛船,做了第一次環繞地球軌道的飛行,著陸以前繞地球轉了三圈。”
銀幕上出現了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連續鏡頭,顯然加快了很多倍,幾乎整個地球都在下面高速地旋轉。這讓德克頭暈了好一陣,當他恢復過來時,講解者正在講著地球引力的力量。他講解著地球引力是如何把一切物體拴在地球上,它是如何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弱但決不會完全消失。接著有更生動的畫面演示了怎樣能給一個物體一定的速度,使它能夠像月球一樣平衡地球引力和離心力,永遠繞地球執行。只見一個人將石頭拴在一根繩子的一端繞著自己的頭旋轉,他慢慢地放長繩子,但仍然讓石頭旋轉,越來越慢。
“在地球附近,”那聲音解釋道,“物體必須以每秒五英里的速度飛行,才能保證沿固定軌道執行——不過,離地球二十五萬英里遠的月球,處於一個地球引力弱得多的區域,只要達到這個速度的十分之一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但是,如果一個物體,比如火箭,以超過每秒五英里的速度離開地球,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請看……”
一個地球模型出現了,正飄在太空中。赤道上空有一個小點正在移動,畫出了一條環行的軌跡。
“這是一艘火箭,正以每秒五英里的速度在大氣層外飛行。你會看到它的軌跡是一個正圓形。現在,如果我們把它的速度提高到每秒六英里,火箭仍然會沿一個閉合的軌道執行,但是它的軌跡會變成橢圓形。隨著速度的繼續增加,橢圓會變得越來越長,直到火箭飛入太空。不過它通常會回來。
“然而,如果我們把火箭的初始速度提高到每秒七英里,橢圓就會變成拋物線,那樣火箭就會永遠脫離地球。地球引力再也不能把它拉回來,它現在正在太空中像一顆小小的人造彗星一樣飛行。如果月球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我們的火箭就會像‘奧芬?安妮’一樣撞上它。”
那當然是人們希望太空飛船做的最後一件事。接下來有一個很長的解說,演示一個假設的奔月旅行的所有步驟。講解者介紹為實現安全著陸要帶多少燃料,為了安全返航還要再帶多少。他簡單地提及空間飛行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為機組成員的安全做好準備。最後他總結道:“以化學方式推動的火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要征服太空,而不只是搞一些短命的突襲,我們必須利用原子能的無限威力。目前,原子能驅動的火箭還很不成熟:它們危險而不穩定。不過用不了幾年我們就能將它們完善,人類將沿著通向太空之路邁出第一大步。”
那聲音變大了,響起了跳動的背景音樂。此時,德克好像被懸在離地面幾百英尺的太空中靜止不動。有一段時間,他一看到一些零散的建築物,就感覺自己正在一個剛剛發射的火箭上。然後時間的感覺回來了:沙漠開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離他遠去。一條低矮的山脈進入他的視線,很快就縮小成平地。畫面慢慢交替著,突然一條海岸線貫穿他的視野。比例無情地變小了,突然間,他意識到他現在看到的是整個南澳大利亞海岸。
火箭不再加速,但正以不比逃逸速度慢多少的速度遠離地球。紐西蘭的雙島出現在眼前——接著,在畫面的邊緣,出現了一條白線,開始他以為那是雲。
當德剋意識到所看到的是常年不化的南極冰牆時,像是有什麼東西卡在了他的喉嚨裡。他想起了停泊在不到半英里處的“發現”號。他可以在一分鐘內看遍的這座島,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們,幾十年前曾經在這裡奮鬥過,並死在了這裡。
接下來世界的邊緣出現在他面前。那個極好的高效迴轉穩定器開始失靈,鏡頭漫無目的地轉向太空。有很長一段時間,看起來都是黑暗與黑夜。突然,在根本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鏡頭整個照在太陽上,銀幕一片亮光。
當地球又回到畫面上時,他能看見他下方的整個半球。畫面又一次停住,而音樂仍然在響著。他因此有時間辨認下面那遙遠而陌生的星球上的大陸和海洋。
好一會兒,那遙遠的星球懸在他的眼前,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地消散了。課程結束了,但他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