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的真是不知好歹! 唉……” 馬鐵漢一邊說,一邊不停地搖頭。
陳川警覺地說:“村裡有民團嗎?” 馬鐵漢點頭道:“這裡就是馬營村。在這一帶的百姓組建民團的老習慣已經好多代了,先是與官府殺,後來是殺土匪,再後來是互相殺來殺去,現在又幫蔣介石殺起了紅軍……”馬大嬸已經將熱好的麵湯和麵餅端了上來,馬鐵漢連忙說:“先吃飯,晚上不會有人來!”陳川和蘇蓉已經餓壞了,顧不上推讓,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馬大嬸看出他們餓壞了,忍不住心疼地落淚,她摸著蘇蓉的肩膀:“閨女,可受了罪了! 慢慢吃,別噎著。”
陳川一邊吃一邊對馬鐵漢說:“大叔,我們在這休息一晚上,明天早上就走,好嗎?”馬鐵漢生氣地說:“那怎麼行?現在外面到處都在抓紅軍,你們出去只能是送死!”
“可我們不能連累你們呀!”
“你們到了我這裡,就算是到了家。要是你們出了事,我沒臉見紅軍的領導。我告訴你,我在延安時見到過你們的領導毛主席,他可真是個好人,對我們這些普通百姓都很和氣。他手下的兵,天天幫我們幹活,就象一家人。你就別見外了,你大嬸在會寧見到你們,就經常唸叨,說從沒見過這麼整齊的孩子,不知什麼時候還能再見到。你們聽我的安排,先住下。養好了身子再說!”
陳川說:“可我們有任務,要找到我們的隊伍!”馬鐵漢說:“你現在根本不知道隊伍在哪呀,怎麼去找?你們口音又不對,沒法問路! 出去就會被人抓住!”陳川低下頭不說話,他知道情況確實是這樣。但讓他就這樣等著,心裡又很不踏實。馬鐵漢說:“你們在這裡住下,我給你們打探著訊息。問清了紅軍隊伍在哪,你們再帶足乾糧去找他們。這樣最穩妥。”陳川道:“可要是有人發現我們,那會連累大叔和大嬸的!”馬鐵漢說:“沒關係!我這裡早就有防備。你們先吃飯,吃完飯我帶你們看好退路。”
第三十八章 追趕左支隊(3)
等陳川和蘇蓉吃完飯,馬鐵漢說:“回民區內自古以來都是兵匪為患,各家各戶都多少有些防範手段。你們跟我來。”馬鐵漢將他們領到西廂房,將炕蓆揭開,用力推開裡面的一塊磚,將手伸了進去。突然炕面上落下去了一塊,露出了一個洞口。馬鐵漢領著陳川和蘇蓉一起下到洞裡,點起了牆角放的一支蠟燭,向前走去。陳川發現這個洞很深,修的也很講究,壁面上用石灰泥抹得很光,似乎建成有很久了。蘇蓉有些緊張,伸手拉緊了陳川。他們一起向前走,逐漸進入了一個自然的洞穴。估計走出了有幾十米,馬鐵漢將一塊石頭推開,帶陳川和蘇蓉鑽了出去。
馬鐵漢低聲說:“這裡已經從坡南到了坡西,這個洞口位置高,在外面是看不到的!”陳川驚呀地說:“修這個洞要費多少力氣呀!” 馬鐵漢簡單地說:“可保命更重要呀! 回去我再告訴你。”他又帶他們回到洞裡,然後將石頭堵上,領著他們又回到了西廂房,重新鋪好了炕蓆。
馬鐵漢說:“你們就住在這裡。我這裡平時沒人來,如果真有人來堵住大門,你們就從這個洞逃出去脫身。”陳川問道:“馬大叔,我看這個洞修了有很久了,難道你們早就要防著別人嗎?”
馬鐵漢讓他們都坐在炕上,馬大嬸也坐在了炕沿上。炕面已經被馬大嬸燒熱了,房間很溫暖。馬鐵漢點起了一袋旱菸,抽了幾口,向他們講述起了這裡七十年來的變遷。馬鐵漢說:這些故事是老輩傳下來的。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天國運動震動了全國,西北陝甘一帶的回族民眾長期受到清政府壓迫,以八月攻打甘肅河州為標誌,起事反抗清朝。河州西鄉大阿訇馬佔鰲被推舉為“都招討”,協同馬悟真、馬海晏等人,統一指揮數萬起事的回民軍隊。河州城防堅固,馬佔鰲連攻不克,到同治三年正月,清軍棄城突圍,被回軍殲滅。馬佔鰲殺進河州城,將幫助清軍守城的萬餘漢族人全部處死。
這是馬家軍的“奠基之戰”,一支回族、馬姓、能騎善射、以河州籍兵勇為主體的軍隊開始建立起來。在馬佔鰲的指揮下,馬家軍四面出擊,很快攻下了北至黃河,東至洮河的廣大地域,所轄人口數百萬。當時,以回民為主的反清武裝風起雲湧,同治五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陝甘總督,率兵*。
左宗棠三路進兵,穩紮穩打,先剿滅了陝西回軍,隨後兵發寧夏、甘肅。到同治十年,除馬佔鰲外,西北迴軍大多被剿平,多數回軍首領全家男子被殺,女子流放。面對優勢清軍,馬佔鰲採用“淘心”戰術,裡應外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