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雪山的方向,心裡響起了傳向遠方的呼喚:“芳武,我的好兄弟,那是你們嗎?”
時光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這座高聳在紅原縣亞克夏雪山海拔米處的紅軍陵墓成了崇尚紅色旅遊的遊客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以有幸前往祭掃為最大榮耀。)
第三十一章 少年悲壯長征路(3)
紅軍來到了毛兒蓋,這裡是進入草地的前站。李正榮這是第三次面對草地了,他知道又一次的生死旅途要開始了。經過千里行軍,戰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一路上的後勤補給,無法保證戰士們行軍中的體力消耗。每天除了少量的青稞麥,幾乎沒有其它食物。
當地的藏民都已經逃離,一些殘破的房屋和帳蓬表明它們的主人已經離開很久了。連續的戰亂,使當地已經一片蕭條景象。紅軍隊伍集中宿營,但要求大家去尋找糧食,要湊足七天的口糧,為下一步過草地做好準備。
九連的戰士們都出發去找糧食。李正榮帶著陳川和鮮炳文在一起,他們象其他人一樣,逐個帳蓬地收尋。由於紅軍已經兩次經過毛兒蓋,在其後,國民黨胡宗南部對這裡也進行了仔細的清剿,消滅掉了紅軍留下的一切痕跡,並將當地藏族百姓也都嚇跑了。因此,這一次的糧食收集非常困難。李正榮一行走了一天,只是在一箇舊帳蓬的一個隱蔽的角落發現了一小袋青稞。但在另一個帳蓬中,鮮炳文卻收穫了一大堆牛骨頭。李正榮說:“這些牛骨頭都不知多長時間了,早就不能吃了!”鮮炳文認為,這些牛骨頭早都曬乾了,煮過以後一定還能吃。因此,堅持將牛骨頭包好帶回了營地。
傍晚,在李思貴的指點下,鮮炳文將拿回來的牛骨頭放在火上燒了一下,然後下鍋用水煮。很快,一股牛油的誘人香味就飄蕩在營地的周圍了。周圍的的人們都被吸引過來,不僅有本連的戰士,還有其它單位的,大家都想喝上一碗牛骨湯。李正榮原來也沒有想到這些牛骨能熬湯,現在他也被吸引得直冒口水,肚子也咕咕響,讓他心裡直罵自己不爭氣。他只好也親自上前指揮,不但在鍋裡多加了水,還將一些揀好洗淨的野菜加了進去,就這樣連野菜帶牛骨地煮出了一大鍋。鮮炳文積極地將煮好的牛骨野菜湯盛給了現場每個人,還給李正榮也盛來了一大搪瓷缸。
李正榮將湯端到嘴邊,一股濃郁的香氣竟讓他顧不上湯還燙嘴,上去就喝下了一大口。湯裡的每一片野菜都鮮香的讓他陶醉,他拿起筷子夾起野菜吃了幾口,他覺得野菜從嘴到胃的行進過程簡直成了香甜的夢境。不知不覺,他已經吃下了每一片野菜,喝光了最後一口湯,還將幾塊湯裡的牛骨反覆地在嘴裡*著。
(三十多年後的七十年代,李正榮在一次家庭聚餐時,看著他的小兒子狼吞虎嚥地吃著滿桌的豐盛菜餚,突然想起了自己在草地前的那次盛筵。他告訴自己的孩子們,那是在一生中讓他感覺最好吃的美味了!)
第二天,紅軍戰士們又外出尋找給養。可是無論怎樣努力,已經很難再找到糧食了。戰士們都很失望,李正榮看到沒有收穫,心想這樣沒法向吳小春交待。他心情焦急地四處觀望查詢,發現堆集在房後的牛糞中有許多沒有被消化掉的青稞粒。他心裡一橫,將在身後不遠處的鄧小牛叫過來,指著那一大堆幹牛糞說:“你看,把這些牛糞中的青稞淘出來,洗乾淨再炒熟。” 鄧小牛皺著眉頭問:“能吃嗎?”李正榮說:“應該能吃!”
在李芳武失蹤後,鄧小牛已經被任命為一排長。他找來幾個戰士,打來井水,將幹牛糞放至水中漂洗,牛糞中的青稞粒由於較重,就沉到了水下,而其它的較輕雜質飄在水上面,不斷地被清理掉了。很快,鄧小牛就從水下捧上來了一大捧青稞粒。李正榮大喜道:“就是這個了!你多找些人,這裡每間房子和帳蓬後面都有牛糞堆,按照這個辦法把青稞找出來。” 鄧小牛答應著立即去調集人員,開始了牛糞中找糧的努力。
李正榮看著戰士們在忙碌,心情稍輕鬆了一點。他轉身又在一些空房屋中到處檢視,看到這些空房屋中幾乎沒有任何能夠吃的東西。但他最終還是有了一點收穫:在一個灶臺旁的架子上發現了一個小布袋,這個布袋小得放在架子上很難被看到,但最終還是被執拗地尋找的李正榮發現了。小布袋是裝鹽的,布袋底部還殘留著大約有一兩多鹽。這一意外發現讓李正榮喜出望外,川北農村的生活經歷讓他對鹽的寶貴有著深刻體會,他珍惜地將鹽放在襯衣的口袋中。
幾天的努力還是有了收穫,全體人員每人都在胸前的軍糧口袋裡裝進了七斤炒熟的青稞麥粉。這就是今後一個多星期的口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