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年寒窯的王寶釧,歷盡艱辛,實在沒有比這更命苦的人了呀。這個悲劇故事,生生賺了後人無數眼淚。但現實中的柳氏,想必命運應該比王寶釧要好得多吧?這多少讓我們心情好過一點。
三、白袍小將(1)
於是薛仁貴就去應募投軍,從此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他的第一個領導是將軍張士貴。這個張士貴,在歷史上也算一個頗有名氣的人物,戰功顯赫。可惜後代說書的,為了塑造一個反面角色,就把他給犧牲了,把他描寫成嫉賢妒能、老給薛仁貴穿小鞋的一個小人。古代說書人都很明白故事要好聽,光有主角還不行,一定得配上反角,矛盾衝突,戲才好看。只可惜了張士貴、潘仁美、陳世美等等這些歷史人物了,很冤枉地遺臭萬年。
其實,薛仁貴投軍之後,並沒有被打壓,而是很快脫穎而出。因為此時正趕上李世民大舉發兵,親征高麗的大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
薛仁貴隨大軍來到遼東的安地,剛好遇到劉君邛率領的一支軍隊被高麗軍隊圍困。薛仁貴二話不說,拍馬衝將過去,一個回合就將敵軍將領斬於馬下,並且割下首級,系在馬鞍上。敵軍一下子被鎮住了,嚇得慌忙撤退。古人常說,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若探囊取物,那本來是誇大之詞,可薛仁貴卻是貨真價實地給上演了一回。他這個開場亮相,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不過相比後面的他在安市城下的精彩表演,這隻能算是小試牛刀。
薛仁貴在安市城下的那次表演,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可以說,即使他一生只此一戰,那也足以青史留名了。當唐太宗親率大軍,攻打到安市城下的時候,這次出征高麗的戰役,達到了高潮。安市是高麗重鎮,高牆深池,防禦措施做到了極致,說它“堅不可摧”,並不誇大。同時,高麗方面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又派遣了名將高延壽率兵二十萬來增援。因為如果唐軍攻下安市,就可以直指平壤,安市已經是最後的防線了。而在唐軍方面,則是時間緊迫,眼看冬季來臨,如果不能取勝,必然會因為糧草不濟、天寒地凍而鎩羽歸去。百戰百勝的唐太宗丟不起這人啊。所以,唐軍也是孤注一擲了。
烏雲壓城,高麗二十萬大軍依山紮營。而唐朝大軍如潮水般湧上前去,兩軍撞在一起,就像浪頭撞上了岸邊礁石,激起了沖天浪花——大戰開始了!在唐軍的後方高地,黃傘蓋之下,唐太宗親臨觀戰。此時的他肯定會湧起無限感慨——想當年,每次決戰,他總是身先士卒,在血雨腥風中捨生忘死地馳騁、搏殺,敵人在眼前,如同潮水般不斷湧來,又如潮水般不斷退去……而現在的他,身份尊貴,自是不能再以身犯險,只能充當一名旁觀者,看著別人的驚心動魄,聽著別人的殺聲震天,遠遠傳來!
突然間,他看到一個身穿白袍的戰士,大聲呼喊著,一馬當先衝入高麗軍中,就如同一把斧頭砍入敵陣,劈開了一條長長的裂痕。只見他手裡拿著一支罕見的兵器——戟,揮舞起來,人馬辟易,宛如天神一般。那一身白袍,此時此刻,在萬軍之中,是如此地醒目,不僅高麗軍都矚目,唐軍也是以他為目標,開始拼命往這個方向衝擊,讓那條裂痕越來越大。雖然高麗軍隊拼命擁上來,想堵住唐軍,維持住陣形,可是白袍戰士實在太威猛了,左衝右突,所向披靡。正在此時,越積越厚的雲層似乎也忍受不了這激烈的氣氛,突然一道閃電,劃破了天空,一聲霹靂巨響,震徹戰場,緊接著唐軍趁勢大呼,聲勢相應,更是氣勢如虹。高麗大軍終於開始混亂,只一瞬間,崩潰,瓦解,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結局已定!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白袍小將(2)
唐太宗雖然身經百戰,可看到眼前這一幕,也不禁呼吸加重,心潮澎湃。他立刻派身邊使者,拍馬趕去問:“先鋒白衣者誰?”使者回報,就是那個註定要飄揚的名字——薛仁貴!
大戰方罷,唐太宗立刻召見了薛仁貴。薛仁貴馳馬而來,身上的白袍,早已是血跡斑斑,手持長戟,而腰間還掛著兩張弓。唐太宗一見到他,就大聲讚歎,賞賜他許多財寶和戰馬,然後當場升他做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遊擊將軍是唐代的軍銜,稱為“武散官”,是從五品上——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還只是個普通戰士,而在稍早之前,他還只是個躬耕壟畝、不直一名的農夫而已。而這個“從五品上”,標誌著他已經進入中高階武官的階層。如果一定要用現代的軍銜比擬,相當於少校。用“連升三級”來描述都已經不夠了。
更重要的是,薛仁貴得以在唐太宗面前充分地展示了一把英雄形象,得到了皇帝的激賞。甚至唐太宗還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