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於她們,其實是她們賣官惹惱了太后。賣官鬻爵這門子生意,朝廷裡只能由太后獨攬,別人不能染指。瑾、珍二妃原以為太后可以這樣做,她們也可以學樣,事情就壞在這個‘學樣’上。所以依我的看法,推行新政,如果奉太后為主,讓她出頭露面,那麼新政就是對的了。我早就把這個想法跟康南海先生說過,他是個固執己見的人,不但不接受,還說那拉氏是萬不可造就之物,絕對不能讓她來主導新政。結果讓太后覺得皇上是借變法之名在與她爭奪權力,故而要拼死反對,不惜囚皇上、殺六君子,以此來體現她的不可侵犯的權威。英國人聰明,維多利亞女王貪財好貨,就讓她去貪,她一人貪總有限。她讓出了權,國家富裕了,所得遠比她的貪汙要多得多。倘若康南海能學英國人那樣,太后既然貪權,就把新政領袖權讓給她,她心裡高興了,頑固派也不敢反對,新政推行則沒有阻力,皇上的願望也達到了,國家也變好了。”
王照這幾句話大大開啟了楊度的心扉,他發現坐在眼前的這位中年下臺官員,雖沒有康有為那樣的奪目光彩,卻比他有辦事的實在本領。他頻頻點頭說:“小航先生,你說得很有道理。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也就是這個意思。”
“對對,正是這個意思。”王照高興地說,“晳子,我還告訴你一件事。前年,有個來日本考察留學生時務的官員,是我過去的好友,他對我說過,庚子年義和拳鬧得正凶時,守西陵的貝子奕謨,對逃難至西陵的齊令辰說,我有兩語可以概括十年朝廷之事:因夫妻反目而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而載漪謀篡。奕謨,你知道是什麼人嗎?他是宣宗成皇帝的胞侄,皇上的嫡親堂叔,對朝廷的內幕最是瞭解的。”
《楊度》第六章 亡命扶桑(8)
“因夫妻反目而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而載漪謀篡。”楊度背誦著奕謨的這兩句概括,問王照,“這兩句話怎麼解釋?”
王照向前傾了傾身板,答道:“當年皇上大婚前的冬天,在保和殿召見備選的五個姑娘,她們依次排列。排第一的是都御史桂祥之女,即太后的內侄女,其次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末為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當時太后面南坐著,皇上在一旁侍立,還有榮壽公主和近支幾個親王福晉站在太后的後面。太后座前設一長桌,桌上陳列一柄玉如意、四個大紅繡花荷包,這是給選中的人所準備的禮物。選中為皇后的,則給玉如意,選中為妃嬪的,就給一個荷包。太后指著五個姑娘對皇上說:‘皇帝,看誰可以做皇后就給她玉如意。’說著把玉如意遞給皇上。皇上拿著玉如意徑直走向德馨的長女,剛要把玉如意遞給她。太后突然大叫一聲‘皇帝’,皇上愣了一下,見太后的眼睛看著站在第一位的姑娘。皇上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不得已把玉如意遞給了桂祥的女兒。太后不要皇上再選了,命榮壽公主把兩個荷包遞給長敘的兩個女兒,把另外兩個荷包收起來。因為皇上喜歡德馨的女兒,太后就偏偏不讓她們入宮。但皇上心裡總不喜歡皇后,從不宿皇后宮中。他喜歡長敘的兩個女兒,封她們為瑾妃、珍妃。皇后向太后哭訴,太后便恨皇上和瑾、珍二妃,尤恨珍妃,加之珍妃又賣官得了巨賄,所以後來太后西逃時,把珍妃推到井裡活活淹死。太后既恨皇上不遵己意,又聽到皇上要圍頤和園逼她讓權的謠傳,於是先下手,將皇上囚禁,決意廢掉。太后要廢皇上的訊息傳到各國駐京使館,引起外人譁然,都不贊成。太后便向各省督撫秘密徵求意見,當時督撫們對於廢立這樣的大事都不敢明確表態,只有兩江總督劉坤一,仗著功高資深敢於直言。他說了兩句很有分量的話: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太后聽到這兩句話後,不敢廢皇上,只是選定載漪之子溥雋為皇儲。載漪恨外國人干擾其子登基,遂有意引義和拳入京,殺洋人,毀使館,從而招來了八國聯軍進京、帝后西逃的奇恥大辱。”
王照說到這裡停住了嘴。楊度聽得入迷了,心潮不停地翻滾,想不到家庭裡的恩恩怨怨,個人的權力慾望,竟然給國家帶來了如此創深痛巨的災難。他心裡既憤怒又悲哀,久久地說不出一句話來。
三 楊度為梁啟超的書齋飲冰室題名
每年十一月三日,是明治天皇的生日,法令定為明治節。這一天,日本舉國歡慶。從朝廷到民間,從東京都到北海道,到處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日本人民發自內心地感激、崇拜明治天皇,他們把明治天皇比作中國的漢武帝、唐太宗,比作西方的華盛頓、彼得大帝。事實上,明治天皇睦仁也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大和民族的英雄。
睦仁是孝明天皇的次子。孝明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