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頁)
盂,竟似朝他圍繞頂禮。這位高僧見了,立時雙手合什,念聲:“阿彌陀佛!”遂在山剪荊結茅,躬畲自給,於是當地人民便築淨士院一所讓其居住,請他開演大乘佛法。開演之日,從者甚眾,連湘山上的一種羽有五彩、大如竹雞的山鳥,也成群翔集其上,跟著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時人遂將此鳥稱為念佛鳥。從此,世人皆知湘山有聖僧,一時禪林之盛,遂為楚南第一。這位高僧,乃湖南郴州資興縣人,俗姓周,生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七二九年)十六歲時即出家受戒,因一心要當個最上乘的和尚,曾遠行淮南參禮道欽禪師,自是得道。後隨禪師至京見唐玄宗,因見朝政衰敗,安祿山將謀反,遂告別禪師,南返郴州省母,後由衡陽南下,到達全州縣湘山。在此創立湘山寺。這位高僧,每逢開講佛經,對前來聽講的善男信女等信徒及十方來者,常告戒道:“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對士大夫說:“忠孝是佛”,對農工說:“勤儉是佛”;對商賈說:“公平是佛”。高僧的說教化下,全州一帶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有一次永州太守來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延年益壽?”高僧答道:“忠於國家,對民勤於職守,為子孫後代造福,這就是使你獲得長壽的方法啊!”高僧自來湘山寺,所說歌偈有數十萬言,由他的弟子抄錄下來,名為《遺教經》,影響很大。唐鹹通八年(公元八六八年)高僧無疾而終,活了一百四十歲,人呼為無量壽佛。他的弟子們在寺中為他造了一座高達十一丈的七層寶塔,將其真身迎入塔中。宋紹興五年(公元一一三二年)皇帝敕賜該塔為妙明塔。宋徽宗遊南嶽時,曾來湘山寺向妙明塔致禮,敕封這位圓寂已兩百餘年的高僧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賜湘山寺鈔田三十六石。從此四方欽敬,莫不進香朝拜,年年香客雲集,其香火之鼎盛更是嶺南第一。
鐘聲在暮色中震盪著,寂落的湘山古道上來了三位不同導常的香客——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一色的戎裝打扮,他們面色沮喪,默默無言地走著,後面是他們的三名副官,各人手裡皆提著沉甸甸的香袋。一路蒼松翠柏,山深徑闊,光溜溜的青石板路,一層又一層的石階,不知留下多少香客的足跡,路旁的千年古柏,不知縈迴多少美妙的幻夢。來到壯嚴的龍鳳山門,湘山寺的住持虛雲禪師已帶著兩名年輕的和尚,在階下相迎。李、黃、白看時,只見那虛雲童顏鶴髮,著一領玄色翅裝,胸前掛一串黑色珠子,著青布圓口鞋,顯得樸實莊重,給人以得道高僧之感。那龍鳳山門兩側,一副氣勢宏恢的對聯,更使人刮目相看:
錫杖飛空選得塊袈裟片地試觀七十諸峰總不如湘山寶藏;
金身覺化鎮住個海口幽巖諦言五百餘年轉甚麼衡陽回雁。
李、黃、白連忙向虛雲雙手合什,口中念聲“阿彌陀佛。”
虛雲笑臉相迎,說聲:
“諸位將軍有請!”
湘山寺的龍鳳山門,也頗為壯觀,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式,有兩尊鎮守山門的金剛力士像,他們皆面貌雄偉,面目怒忿,頭戴寶冠,上半身裸體,手扒金剛杵,兩腳張開,似有萬鈞之力。左像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擊打之勢;右像忿顏閉口,平託金剛杵,怒目睜視。進了龍鳳山門,迎階而上,便是湘山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
“敢問禪師,何謂大雄!”李宗仁是第一次到這祥雄偉壯麗的名寺古剎來進香的,他見這大雄寶殿極有氣派,便住足問道。
“大雄者,即是對佛的道德法力之尊稱,具體指的乃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大雄寶殿是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領導者——’佛‘的大殿。”虛雲禪師是位學者型的僧人,對佛學、哲學、文學及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他把一個深奧神秘的佛學名詞,解釋得十分通俗易懂,使這三位馳騁沙場,曾屠戮無數生靈的鐵將軍不住點頭。
大雄寶殿的殿聯更是氣勢不凡,左、右聯共一百一十二字,那楷書寫的極有神韻:
那邊訊息見半點兒有甚巴鼻莫非千幻萬幻說不盡百樣即當因此的雪山中忙倒我釋迦吃麻吃麥辛苦操持生怕放逸魔花費了眼前日子;
這些事情到十全處還未稱心忽然七甸八甸嘆原來一場扯淡不覺得漆園裡笑殺彼莊周應牛應馬閒散逍遙都將順逆境交付與頭上天公。
李、黃、白三人在這幅巨聯前住足良久,似各有深思。
虛雲禪師又道:
“大雄寶殿供奉的主要佛像稱為‘本尊’,本寺是屬於淨土宗的寺院,殿上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