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自居,欲取得國民黨最高統治權,依靠在武漢的第四集團軍唐生智和張發奎兩部,順江而下,東征討蔣。南京方面亦不示弱,也調兵遣將準備迎擊。雄視中原的馮玉祥看到寧漢雙方即將刀兵相見,急電武漢和南京,建議在他所控制的河南開封舉行會議,尋求和平解決黨內糾紛的途徑。此時,已敗退到淮北一帶的孫傳芳,見北伐軍發生內訌,五即組織強有力的反攻,從北伐軍手中重新奪回了軍事重鎮徐州,兵鋒直指南京,市面震動,人心惶惶。蔣介石不想在喪師失地的不利條件下出席和議,乃親率賀耀祖軍赴前線指揮,聲稱“此次不打下徐州,便不回南京!”蔣介石率軍直抵徐州城下,將所有預備隊俱調入第一線作戰,實指望一舉再奪徐州,打個勝仗,以提高與武漢方面討價還價的能力。誰知戰事進入膠著狀態時,敵軍突由右翼衝出一支精銳部隊,向蔣軍側後包抄襲擊,徐州城內敵軍也由正面乘勢出擊,蔣軍首尾難顧,頓時大亂,形勢和第二次攻南昌極為相似。不過此時白崇禧並不在蔣介石身邊,他正指揮第三十七軍、第四十四軍等部隊,與孫傳芳、徐源泉部鏖戰於淮河、徐、蚌之間,因此不能及時趕來救駕。蔣介石驚惶失措,在亂軍中僥倖脫險,氣喘喘地逃回南京,將前敵總指揮王天培扣押槍決。這時,孫傳芳已逼近南京,武漢東征討蔣的大軍也從長江東下,氣勢逼人,南京兩面受敵,形勢非常危險。蔣介石打了敗仗,既羞且憤,雖然殺了王天培以推脫戰敗之責,但卻並不能扭轉岌岌可危的戰局,他驀地想起在上海實行清黨前,曾得到李宗仁、白崇禧的有力支援,為了應付現在這危險局面,他不得不把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李宗仁召來南京,商量對策。
“他不是說,不打下徐州就不回南京嗎?”李宗仁口氣很硬地說道。他知道,老蔣新敗之後,已士無鬥志,要挽救南京危局,目下就只有靠廣西部隊了。
“敬公,假如此次不是王天培而是你任蔣總司令的前敵總指揮,情況又如何呢?”白崇禧看著何應欽,給何提了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
“我?”何應欽慢慢地笑了笑,“不至於打敗仗罷!”何應欽與第十軍軍長王天培雖然都是貴州人,但兩人的關係卻並不好,因此他對王天培的遭遇不但不抱同情,反而幸災樂禍。
“其實此次潰敗,完全由於蔣總司令自己估計錯誤,指揮失當所致,王天培不過是替罪的羔羊而已!”白崇禧一針見血地說道。
“啊?!”一向不急的何應欽,現在也被白崇禧這句話逼得有些急了。
“目下南京兩面受敵,形勢危殆,我們難道還要當第二個王天培嗎?”白崇禧這話說得好生厲害,李宗仁與何應欽不得不面面相覷,都一時說不出話來。李宗仁與白崇禧對於逼蔣下臺,取而代之,早有謀劃,現在蔣介石內外交困,正是下手的極好機會。何應欽偏偏也是個暗藏野心之人,他自杭州會師與白崇禧秘密勾結後,也萌發取蔣而代之心,以現在蔣介石的處境,逼其交權,可望成功。他只要把老蔣的嫡系部隊抓在手上,雖不能獨霸天下,至少也可與李、白平分秋色。如再跟著老蔣賣命,說不定會真的做第二個王天培呢,那才蝕了老本!
“健生兄,依你之見,眼下有何良策可解南京之危?”
何應欽知道這“小諸葛”胸中必有妙計,不但可解南京之危,而且還可使自己不至於做第二個王天培。
“武漢之兵,對誰而來?”白崇禧沒有直接回答何應欽的話,而是反問道。
“當然是為反蔣而來。”李宗仁和何應欽一下悟出了白崇禧這話中的含義,幾乎同時說道。
“如果此時我們請蔣總司令暫時離開一下,武漢方面對南京用兵便沒有了目標,則寧漢合作可望實現,不但可解決目下黨內的糾紛和裂痕,而且可繼續北伐,實現會師幽燕的最終目的。”白崇禧望著李、何兩人,問道:“不知二公以為如何?”
李宗仁立即說道:“何敬公,健生此計實乃解南京之危的上策,否則,便一切都完了,武漢與南京在自相殘殺中滅亡,我輩便要重蹈洪、楊之覆轍啊!”
何應欽取下他那黑邊眼鏡,放在手裡掂了掂,似乎要求助於眼鏡的魔力,看清這一步他走得穩不穩。他雖然暗藏野心,但是膽子實在太小,他在貴州時投靠王文華,數年之間便發跡位至旅長兼省警務處處長和黔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不想王文華被刺身死,袁祖銘回黔篡奪了黔軍指揮權,何應欽連夜逃往昆明。曾被何應欽逼走的劉顯世派人追到昆明,欲將其暗殺。何應欽被刺客槍手擊中一槍,傷及肺部,幸而未致死。何應欽飽受驚嚇,遠避上海與其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