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3/4 頁)
朱高熾和朱高煦異口異聲,然後不約而同,對視一眼。
兩位皇子來之前,已經得到了他們的父皇朱棣訓示,朱棣把楊旭暗中負責著飛龍秘諜,專司偵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事情告訴了他們,兩位皇子這才知道楊旭還掌握著這樣一支力量,從事著這樣機密的任務。朱棣告訴他們,已然查明夏潯包庇外商走私的真相。
走私,不假確有其事,但是在這包裝之下的真正目的,是利用呂宋當地大族的力量尋找建文帝下落,這是關乎國家安定的大事,因此,走私這等小事已經無所謂了。言外之意,楊旭受了冤枉,這人必須得保,不但得保,還得變著法兒保。
因為走私畢竟是犯了國法,朝廷可以為了實現更大的目的權宜從事,卻不能公開告知天下,為了達到更大的目的,我們這些立法、司法、執法的人就可以敗壞國法。所以,走私這個罪名也必須得抹去。
這樣,無形中,朱高熾就已經先佔了上風。他當然希望先審楊旭,楊旭無罪,那麼鐵案如山的許滸案也就有了鬆動,與他更加有利。而朱高煦則希望先審許滸,既然楊旭扳不倒了,無論如何也得坐實了許滸之罪,這樣,自己仍舊在保護自己力量的同時,重挫皇兄一系的力量。
兩位皇子意見相左,龍飛左右為難,忽一眼瞧見三位旁審,他立即有了主心骨似的,又陪笑問道:“那麼依三位大人之見,咱們今日是先審楊旭呢,還是先審許滸?”
第490章 第一回合:唱戲!
鄭賜捻著鬍鬚,慢條斯理地道:“輔國公位高權重,名冠朝野,此案甚為轟動,堪稱萬眾矚目。依本官看來,還是先審輔國公通番一案比較妥當,早些辨明真偽,可以迅速濾清流言,免生無謂的是非!”
陳瑛立即道:“尚書大人此言差矣,輔國公一案是因為許滸勾結倭寇案而被揭發,此案從時間上,發生於通倭案之後,且與通倭案有莫大關係,因此,先審明‘通倭案’,再審‘通番案’比較妥當。”
這兩人一個是朱高熾的人,一個是朱高煦的人,主公已經開戰了,自然搖旗吶喊,竭力奉迎。
陳瑛說罷,鄭賜立即搖頭道:“陳都御使此言大謬,現在告舉的是輔國公受賄且包庇走私,並無任何證據表明輔國公與雙嶼衛通倭有關聯。故而,無需先審‘通倭案’,若說在浙東一地之影響,固然是‘通倭案’重要,若放眼天下的話,那又是‘通番案’重要了,大明國公是清是濁,事關國體,不是更加重要嗎,故而,當先審‘通番案’。”
陳瑛瞟了大理寺卿薛品一言,問道:“那麼,薛大人以為,該先審哪樁案子呢?”
薛品是騎牆派,耳聽二人唇槍舌箭,正暗自慶幸自己沒事,不想陳瑛又把火燒到了他的身上,暗地裡已把陳瑛罵了個狗血噴頭,表面上還得正襟危坐、一派公允,故意思索一陣,說道:“兩樁案子,今日都是要審的,誰先誰後,無關緊要,先審後審,都是一樣的!”
陳瑛這人生性刻薄,偏要逼他表態,便道:“那總不能兩樁案子的人犯帶上來一起審吧。你我三人乃是旁審,兩位殿下既然各執己見,龍斷事又委決不下,你我三人便該有所表示才對!”
薛品這個恨吶,把心一橫,咬牙道:“既然如此,那麼本官以為,還是先審‘通番案’吧!”
陳瑛素知薛品為人謹小慎微,比較老實,這才想擠兌擠兌他,讓他依著自己的意思走。孰料,再老實再膽怯的人,他位列九卿,豈能當著上上下下這麼多官員還有兩個皇子的面示怯於你?臉面他還是要的,結果弄巧成拙,薛品反站到了鄭賜一邊。
鄭賜馬上對龍斷事道:“好啦,三位旁審官已經做了決定,兩位大人同意先審輔國公,龍斷事,升堂吧!”
陳瑛還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龍飛也不是白痴,既然有人願意做主,還不得趕緊執行,繼續拖下去,讓他這小官兒坐蠟麼?龍飛馬上抓起驚堂木,高高一舉,輕輕落下,“啪”地一聲輕響,吩咐道:“升堂!”
第一案先審楊旭案,斷事堂上立即被帶進來一大幫人。
楊旭、呂明之及其管事、下人,太倉衛指揮紀文賀手下發現帳本的人員,以及從船上剿獲的貨物也拿了部分來充作證物,全都擺上堂來。
呂明之上得堂來,穩穩當當跪好,毫不慌張,甚至有點囂張。原因很簡單,楊旭包庇他們的商船屬實,但原因卻是因為一個機密任務,無法公開的任務。而此案已經朝野皆聞,斷無秘密處置的可能了,所以除了串供給他翻案,別無他法。因此呂明之事先已被秘授機宜,被人教給了他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