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獨門秘本”,每一個培訓機構都可以輕易獲得。同樣的起跑線,新東方卻遠遠跑在前頭,甚至超過了那些在它之前就已經出發的對手。因為新東方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習帶來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好比農民在耕種時講究因地制宜的道理一樣。
從前有個農夫,死後給兩個兒子留下一片田地,兄弟倆平分了土地,從此各自勤勤懇懇耕種莊稼。哥哥每天早出晚歸,在田邊蓋了小屋子,盡心盡力照看莊稼,秋天的時候便收穫滿滿一倉的糧食。
弟弟卻不同,沒有像哥哥那樣買一大袋種子播種,而是仔細觀察土壤、水質和氣候條件,然後才去買兩大袋不同的種子,間隔交錯種植穀物,結果把哥哥沒有利用起來的穀物之間的空隙都種滿了符合土壤水分條件的農作物,結果到了秋天,弟弟收穫了一倉糧食,還有一倉糧食運到集市上賣了,給自己蓋了一棟小房子,過上舒適的生活。而哥哥則始終都在田邊的小屋子裡住著,每天扛著鋤頭,早出晚歸,依然過著簡陋的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們擁有的資源和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不經思考地去“奮鬥”,還是經過觀察和思考得到新的啟發,就是簡陋的小屋子與舒適的小房子的區別。
同樣是製造考試機器,大多數培訓機構的目標是如何透過考試,而新東方的目標是如何用相對輕鬆的方式更有效地透過考試。很多培訓機構只知道將大量的題目硬生生塞進學生的腦海裡,有多少老師會真正地去研究試題形式,歸納題目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呢?
應試技巧,在一場考試中,有時候甚至比滿腹詩書更重要。正如在茫茫大海中,惟有知道如何掌舵的人,才能將船開往鮮花盛放的島嶼。
應試:為了山那邊的風景
考試,本來就是一種並不完美的考核制度。說它不完美,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不能夠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標準,充其量只能衡量學生應試能力和理論能力而已。眾多的考試培訓機構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他們的目標就是將學生培訓成為三頭六臂、有七十二般兵器的考試高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古語有云:“磨刀不誤砍柴工。”正當其他培訓機構用填鴨式的教學、沉悶的氣氛、僵化的模式,催促著、驅趕著學生在題海中掙扎前進的時候,新東方卻開始研究題目,尋找規律,總結方法,最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試教學,使得破解同一類題型的時間大為減少,正確率也相對提高。這是應試環境下能為學生做的最富於人性關懷的措施。
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說:“新東方培養了一些在考試中能拿高分的人。為什麼新東方能培養拿高分的人呢?因為世界上存在著太多考試的門檻要讓人邁過去,既然世界有這麼多考試,那麼我們告訴學生考試最好的方法,毫無疑問是幫了他們一把。”
“我的目的實際上很簡單,就是透過摸索應對各種各樣考試的方法,讓學生們儘快地透過考試。假如說你透過自己的學習,高考要兩年才能考上一個優秀的分數,新東方介入以後,如果只需花一年時間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新東方幫這個學生省下了一年的時間。這樣的話,這個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幹別的事情。”
無論是在生物界還是人類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規律和不二法則。面對無法改變的考試,新東方所做的,就是用更好的技巧,讓學生儘量輕鬆地達到目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既然不能改變它們,那就只有調整我們自己,用最有效的方法去適應它們。這個簡單的道理也是我們兒時在寓言中無數次地讀到過的。
###教的《古蘭經》裡有一句話說:“如果你叫山走過來,山不過來,那你就走過去。”這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與其在一座大山前抱怨旅途不順,還不如想辦法翻越它,去看看山後面美麗的風景。
新東方正是教給學生這些實用的應試技巧。當學生面對一大堆讓人頭皮發麻的單詞時,能夠從中找到若干規律進而得到答案,這對為了考試付出無數心血和努力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雪中送炭。
考試,只是一種工具,無論是出國、考研或者是四、六級,考試都只是一個跳板。學生即使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很高的分數,也不代表著學生實際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但無奈的是,儘管如此,學生依然必須透過這種片面的方式獲得認可,進而達到自己的目標。考試,就是為了獲得那一塊“敲門磚”。
因此,在一個不合理的考試製度下,我們就不應該苛責新東方這種多少有些討巧的應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